(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20世纪50年代以来耕地面积比重增加。该地区是我国冰雹天气

(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20世纪50年代以来耕地面积比重增加。该地区是我国冰雹天气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20世纪50年代以来耕地面积比重增加。该地区是我国冰雹天气多发地区,但近60年来冰雹天气次数呈下降趋势,冰雹成灾次数却呈明显上升趋势。图11为三江源地区1950~2011年各月雹灾累积次数统计图。

(1)简述三江源地区冰雹灾害的年内分布特征。(6分)
(2分)分析近60年来三江源地区冰雹成灾次数呈上升趋势的原因。(4分)
答案

(1)年内分布不均(雹灾发生在4-10月,其它月份无雹灾);主要集中在5月-9月;8月最多。
(2)冰雹对种植业的危害大于畜牧业;该区种植业面积增大。
解析

试题分析:
(1)灾害的年内分布特征,一般从均匀或不均、集中在什么时间进行说明。先总体上叙述,再详细说明:雹灾季节分布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5~9月,其中以8月份最多。
(2)影响成灾次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有灾害天气、区域内生产生活的变化情况。通过题干分析:该区耕地面积比重增加,使种植业面积扩大,农作物抵御冰雹的能力较牲畜小,易受灾。
举一反三
(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初春气温逐渐回升,山坡上的冻土层和积雪融化,并因重力作用向下移动,形成泥流,规模较大的泥流能摧毁或掩埋植被、建筑物、道路等。
图13所示区域年降水量约1500~1700毫米,年雨日约180天。甲地海拔约1000米,1月平均气温约4℃,公路西端海拔约3000米,山地1500米以上分布着云杉、冷杉,林下土层深厚。

分析图示公路西半段初春多发泥流灾害的原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B.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图15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变化。读图回答问题。

说出滨湖地区洪涝灾害最可能发生的时间,简析产生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9分)
简析滨湖农业区防治涝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福建低山丘陵区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下图示意该区域1990~2006年地质灾害各月多年平均发生的次数。

概况该区域地质灾害月际分布特点,说明6月、7月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差异的自然原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下图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2013年4月20日,这里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2013年4月21日夜至24日,震区出现多次降雨,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发生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

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自然灾害与防治读某次森林火灾边界线变化监测图。完成(1)~(3)题。
森林火灾是当今世界发生面广、对森林资源危害极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影响森林火灾的气象因素有:①湿度:当空气中相对湿度低时,可燃物失水多,火灾易发生和蔓延。②温度:气温升高使可燃物温度升高,火灾容易发生。③风:风不但能降低林中的空气湿度,而且能加快火灾的蔓延。风对火灾蔓延的主要作用之一是大风会造成“飞火”,将燃烧物带到火场外部,产生新的火源,迅速扩大林火面积。
(1)甲、乙、丙、丁四地最有可能因“飞火”而产生新火源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2)我国西北林区的防火紧要期是(单选)                         (  )。
A.1月~3月               B.4月~6月  C.7月~9月      D.10月~12月
(3)我国东北林区的防火紧要期分别是4~5月和10月,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自然原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