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分)下图是“我国长江流域局部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示地区的地形特征。(6分)(2)简述图中湖泊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作

(26分)下图是“我国长江流域局部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示地区的地形特征。(6分)(2)简述图中湖泊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作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6分)下图是“我国长江流域局部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示地区的地形特征。(6分)
(2)简述图中湖泊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作用。(8分) 
(3)据图分析湖南省建设有色金属工业基地的区位优势,及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12分)
答案

(1)地势南北高,中部低;南部和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起伏较大;中部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6分)
(2)调节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调蓄洪水,降低洪涝(旱涝)灾害的影响;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回答4点,每点2分,共8分)
(3)区位优势:有色金属矿品种多,原料充足;靠近水电站(水能丰富),动力充足;临近铁路、河流,水陆交通便利。(回答3点即可,每点2分,共6分。合理亦可给分)    
环境问题:开矿破坏植被;破坏地表岩层、土层、加剧水土流失;诱发滑坡和泥石流;排放三废,造成环境污染。(回答3点即可,每点2分,共6分。合理亦可给分)
解析

试题解析:
(1)从地形类型分析,该区域南部和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起伏较大;中部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从地势特征分析,该区域地势南北高,中部低。
(2)湖泊的主要功能就是蓄水,从此角度分析其作用。调节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进而降低洪涝灾害;涵养水源,减轻旱灾;增大蒸发量,调节局部气候;保护水生生物,维持生态平衡。
(3)联系影响有色金属工业的区位分析,从能源分析,靠近水电站,动力充足;从原料分析,湖南省有色金属矿品种多,原料充足;从交通条件分析,临近铁路、河流,水陆交通便利,便于产品外运。
其产生环境问题,应联系矿产资源的开采和有色金属工业排放等分析所产生的环境问题.从矿产资源开发角度分析,开采矿产资源会坏植被和地表岩层、土层,使地表失去植被保护、地表物质疏松,加剧水土流失;开矿会使岩石破碎,易诱发滑坡和泥石流;从有色金属工业排放角度分析,有色金属冶炼工业能排放大量三废,会造成环境污染。
举一反三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34分)

图甲 中国东北部地区气温年较差分布图          图乙 美国本土气温年较差分布图
(1)读图,说明图甲中的A地与图乙中的B地等温差线在突出方向上有何不同,试分析
其主要影响因素。(9分)
(2)B所在国家与C地区相同的农业地域类型是什么?试分析两地发展该农业地域类型条件的异同。(13分)
(3)图中A、B、C、D四地的自然环境各具特色,请指出在开发过程中各自应解决的主要问题。(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8分)钛白粉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白色颜料。生产钛白粉主要需要钛矿(如金红石)、重油和石焦油、氯气和盐酸等,生产过程中能耗较高且对环境污染较大。某跨国公司欲在下图中A地建造一大型钛白粉生产厂,并计划利用深井灌注废液的方法处理废弃物,后因公众对其环保的质疑,该厂迄今未能动工。

(1)分析图中A地建造大型钛白粉生产厂的有利区位条件。(12分)
(2)试分析公众环保质疑的理由。(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位于欧洲西北角,是欧洲最大的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纵贯半岛中西部,全区森林茂密,平均覆盖率达50%,山脉东南坡植被覆盖率高于西北坡。
材料二  固态降水率是指固态降水(雪、雹等)量占全年降水总量的百分比。下图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及周边地区等固态降水率线分布图。

描述该半岛西部海岸地貌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并对此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产业提出可行性建议。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江南丘陵某县农村生活用能构成图”及“该县农村秸秆利用方式比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县农村这种生活用能构成状况可能带来的严重生态问题是(    )
A.土地盐碱化B.水土流失
C.酸雨危害D.大气污染
小题2:关于该县农村秸秆利用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方式多样化,科学合理B.主要用于还田,提高土壤肥力
C.直接作为生活燃料,燃烧效率高D.利用不充分,浪费严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淮河流域水系及水利工程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形说出淮河支流分布特点,并分析淮河流域多洪涝的自然原因.(12分)
(2)由所学知识评价淮河主要支流颖河上游的开发.(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