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是:①在农区改善耕作与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②在牧区增加水井数量,保障牧草有充足水源③在缺水的流沙地区设置沙障,拦截沙源④采取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是:①在农区改善耕作与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②在牧区增加水井数量,保障牧草有充足水源③在缺水的流沙地区设置沙障,拦截沙源④采取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是:
①在农区改善耕作与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
②在牧区增加水井数量,保障牧草有充足水源
③在缺水的流沙地区设置沙障,拦截沙源
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
D
解析

举一反三
读“内蒙古某县土地荒漠化状况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荒漠化土地),回答下列问题。

(1)土地荒漠化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
(2)上图中土地荒漠化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针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实际,在防治荒漠化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______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________
三是: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干湿地区的划分,图示区域属于________区。
(2)A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壤盐碱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为了保护包兰铁路,该地区建了草方格沙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扎设方格状的挡沙障是因地制宜治沙的成功典型
B.草方格沙障能大量吸引地下水,促使植物生长,固定沙丘
C.沙障固沙成本低、费工小,应大规模推广
D.沙障可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但不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
(4)B处在汉朝时还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而现在已变成一片沙漠,其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山西省(1980—2000年)工业投资结构图”,完成下列问题。

(1)B图显示电力投资比重已接近煤炭工业的投资比重,在煤和电之间突出电力,其意义在于: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2)C图显示在冶金工业中比重明显向耗能大的________工业倾斜,此工业在山西省发展的有利条件是:铝土矿丰富和________。
(3)D图反映出的产业链是________。
(4)图中的投资情况说明,山西省产业结构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关于我国各地区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的治理模式为“鱼塘——台田”模式
B.治理我国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可以实行“保塬、护坡、固沟”的治理方针
C.我国建设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发电
D.保护和提高东北地区黑土肥力最有效的办法是秸秆还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09年长江三峡工程全线完工。表1为长江流域上、中、下游三个主要城市的气候资料。据表分析,完成:
表  1
 
月 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3.0
5.0
10.0
16.1
21.3
25.7
28.8
28.3
23.3
17.5
11.1
5.4
降水量
(mm)
34.9
59.1
103.3
140.0
161.9
209.5
156.2
119.4
76.2
62.9
50.5
30.7

气温(℃)
2.0
3.8
8.4
14.8
19.9
24.5
28.0
27.8
22.7
16.9
10.5
4.4
降水量
(mm)
30.9
50.1
72.7
93.7
100.2
167.4
183.6
113.3
95.9
46.1
48.0
29.4

气温(℃)
7.2
8.9
13.5
18.1
21.7
24.2
28.0
28.1
22.9
18.4
13.2
9.0
降水量
(mm)
22.1
20.9
37.7
102.9
158.8
175.0
149.4
137.4
167.9
98.1
54.0
26.6
小题1:三城市依上游至下游排列的是
A.甲、乙、丙B.乙、丙、甲C.丙、乙、甲D.丙、甲、乙
小题2:长江出三峡进入两湖地区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水流速度减缓;②曲流地形发育;③含沙量增加;④不利冬季航运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
小题3:图4为四地的气候资料,图中各点代表每个月的月均温和月降水量。四地中,高温期与多雨期比较一致的是
A.甲B.乙C.丙D.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