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下两图分别是“晋煤外运图”和山西省某地遵循“循环经济”理念设计的一个工业“生态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山西省所处的地形区是___

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下两图分别是“晋煤外运图”和山西省某地遵循“循环经济”理念设计的一个工业“生态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山西省所处的地形区是___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下两图分别是“晋煤外运图”和山西省某地遵循“循环经济”理念设计的一个工业“生态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山西省所处的地形区是________,其东侧为________山脉。图中字母A所表示的煤炭外运铁路干线名称是________。
2.煤炭开采过程中容易引发________地质问题,造成________污染和________污染。
3.山西省日益重视煤炭的加工转换,将部分输煤变为输电,这种做法对山西省来说,有何利弊?
4.请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图中该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
答案

1.黄土高原 太行 大秦线
2.塌陷(崩塌或滑坡) 水源 固体废弃物
3.利:①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②减轻运输压力,降低运输成本,减少损耗;③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等。
弊:①加重当地大气污染;②水资源更显紧张。
4.①促进资源循环利用,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②减轻大气环境污染;③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④增加就业机会等。
解析

1.山西省所处的地形区是黄土高原,其东侧为太行山脉。图中字母A所表示的煤炭外运铁路干线名称是大秦线。
2.煤炭开采过程中容易引发塌陷地质问题,造成水源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
3.山西省日益重视煤炭的加工转换,将部分输煤变为输电,利: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减轻运输压力,降低运输成本,减少损耗;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等。弊:加重当地大气污染;水资源更显紧张
4.图中该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是促进资源循环利用,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轻大气环境污染;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增加就业机会等。
举一反三

在我国的西北地区,有举世闻名的坎儿井工程,用以发展灌溉农业。据此回答:
小题1:坎儿井工程直接利用的水源是
A.冰雪融水B.地下水C.河流水D.淡水湖泊水
小题2:解决我国西北地区发展农业所需的水源问题,最有效的措施是
A.大挖机井,充分利用地下水B.采取措施,加速高山冰雪融化
C.发展节水农业D.人工增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耕地,而耕地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因地制宜的开发和整治国土资源,势在必行。据此回答:
1.下列各区国土整治的重点是
A.东北区开发治理低湿洼地,建立商品粮基地
B.西北荒漠化土地防治的核心策略是消除贫困
C.南方丘陵山区开发农业资源,治理盐碱地
D.黄土高原进行以柑橘生产为主的优势资源系列开发
2.黄淮海平原土壤中的水盐运动,土壤盐渍化较轻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原因多样,干旱本身就包含荒漠化的潜在威胁。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小题1:西北地区的地形特点是
A.以山地、盆地为主,三山夹两盆
B.东部是高原,西部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
C.贺兰山是最高大的山脉,南北走向且位于中部
D.内蒙古高原跨半干旱、干旱区,横贯本区东西
小题2:关于西北地区自然条件对荒漠化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多雨年促进了土地荒漠化的进程
B.山地丘陵区裸露的地表有利于风沙活动
C.大风日数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
D.气候因素对于荒漠化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世界上的回归带上,大都形成荒漠景观,而我国这一纬度地带却是“鱼米”景观,原因是
A.这里人类的工业和农业生产活动合理
B.我国这一地区人类环保意识强
C.主要是非自然原因
D.这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水土流失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之一,对水土流失形成机制和综合治理的研究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读图,完成9一11题。

小题1:关于坡度与侵蚀强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坡度20°时,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B.坡度在20°一4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得最快
C.坡度在40°左右,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D.坡度越大,坡面侵蚀强度越大
小题2:坡度在40°一9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原因是
A.植被破坏的程度较轻
B.降水量少,且强度小
C.坡面径流流速小
D.受雨面积减小,使坡面径流量减小
小题3:鱼鳞坑是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防止水土流失的一种方式,它能够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右图中适宜植树的地点为
A.①B.②C.③D.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