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物体和物体的不同状态具有不同的电磁波特性,卫星传感器探测地表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和物体自身发射的电磁波,然后按照一定的规律把电磁辐射转 换为图像,经过处理,

不同的物体和物体的不同状态具有不同的电磁波特性,卫星传感器探测地表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和物体自身发射的电磁波,然后按照一定的规律把电磁辐射转 换为图像,经过处理,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不同的物体和物体的不同状态具有不同的电磁波特性,卫星传感器探测地表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和物体自身发射的电磁波,然后按照一定的规律把电磁辐射转 换为图像,经过处理,提取物体信息,完成远距离识别物体和物体的状态,这就是遥感工作的基本原理。例如,森林发生火灾时,着火树木的温度比没有着火树木的 温度高,在电磁波的热红外波段会辐射出比未着火树木更多的能量。卫星拍摄到的影像上,着火的森林比没有着火的森林显示更亮的浅色调。据此原理,森林管理部 门就建立森林火灾实时监测预报系统,全天候对森林遥感信息进行监控,如出现火情,就能对火灾面积、蔓延情况进行动态的分析,以作出相应的防灾措施。遥感系 统同样对水体的不同状态有分辨功能。
根据以上文字材料,请你设计用遥感技术对我国太湖水质状况监测的方案,并提出治理的措施。
答案

方案:
(1)获得太湖水质状况遥感影像资料(或建立太湖水质遥感监测预报系统)。
(2)对水质的异常状况进行分析,提出预报(或根据遥感信息对水质状况监测分析,提出防治措施)。
治理措施:
(1)防止工业“三废”(或农田废水污染河水或其他废弃物)直接排入湖中。
(2)保护太湖周边生态环境;对已污染的水体进行(人工或生化方法)治理。
解析
该题为开放性题目,要充分利用题目信息,结合遥感知识回答问题。
举一反三
不同地物在同一光谱波段上的反射率差异越大,越容易区分。下图反映了甲、乙两类植物在生长期内两个波段上的反射率。在遥感影像上区分这两类植物,应选择生长期内哪一天的影像最合适

甲、乙两类植物生长期内反射率曲线图
A.①——第30天B.②——第75天
C.③——第100天D.④——第130天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GPS手机界面图,界面上的时间为北京时间。读图回答4一5题。

小题1:此时,持有GPS手持机者所在的地形区为
A.江汉平原B.江淮平原C.华北平原D.江南丘陵
小题2:如果此日全球昼夜平分,那么此地离日落还约有
A.56分钟B.l小时C.l小时l分钟D.l小时5分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国土资源“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建成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初步形成“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国土资源管理运行体系。由此可见,35技术将在今后国土整治中发挥重要作用。据此回答12一13题。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GPS技术是地图的延伸
B.RS技术是地图的延伸
C.GPS技术可以为用户提供精确的三维坐标
D.GPS技术叮分别处理RS技术及GIS技术提供的图像和数据
小题2:要对长江流域进行灾情报道的理想途径是
A.卫星导航定位技术B.航空遥感技术
C.坐飞机目测D.水上坐快艇监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判读卫星遥感图像时常使用对比分析法,具体说就是对不同时间、不同地面物体的卫星图像进行对比和分析。如下图所示,虚实两线分别代表玉米和大豆两种农作物在不同时间对两种不同电磁波的反射强度(图中符号分别代表播种30、75、100、140天后两种农作物反射的电磁波强度)。读图回答(1)—(2)题。

小题1:区分两种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最佳遥感图像应拍自播种
A.30天后B.75天后
C.100天后D.140天后
小题2:该卫星图像可能拍自
A.江汉平原B.松嫩平原
C.洞庭湖平原D.太湖平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2008年5月8日,奥运圣火成功登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8844.43米),这是奥运史上的伟大壮举。严酷的自然条件对圣火登顶珠峰带来很多的技术挑战。珠峰常规条件下的风速达16至17米/秒,相当于八、九级大风,气温均在零下30℃左右。为做好气象保障工作,气象部门在珠峰地区建成了立体气象自动观测站,运用GPS、RS等技术及时、高效地获取预报所需要的气象资料。
(l)读图“GPS数据显示屏”,说出GPS的主要功能。(4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地形、气候条件对火炬手持圣火登顶、火炬燃烧、电视转播所带来的不利影响。(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