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分)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1)、(2)题。材料一: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这是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也是由发展中国家

(14分)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1)、(2)题。材料一: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这是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也是由发展中国家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4分)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1)、(2)题。
材料一: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这是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也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自由贸易区。自贸区内绝大多数商品将实行零关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对外建立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由中国和东盟10国共同组成,共拥有19亿消费者、近6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和4.5万亿美元贸易总额。
材料二:东南亚及周边地区图

(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我国受冲击较大的农产品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4分)
(2)当前,中国走向东盟国家的主要产业有____________________型和____________________型产业,这对我国的影响主要有哪些?(10分)
答案

(1)热带经济作物(或热带水果)(2分) 稻米(2分)
(2)劳动密集型(2分) 资源密集型(2分)
有利影响:①优化产业结构;(2分)②改善环境质量,缓解人地矛盾;(2分)③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2分)(任答2点得4分)
不利影响:短期内可能加大就业压力,影响经济发展速度。(2分)
解析

举一反三
读下列四个区域的经纬网图,完成各题。
 
小题1:关于四地农业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四地均为商品农业B.四地均为密集农业
C.四地农场规模均较大D.四地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均高
小题2:有关四地区农业生产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区雨热同期,但气象灾害频繁B.乙地区气候湿润,适宜发展种植业
C.丙地区劳动力丰富,交通便利D.丁地区土地广阔,但灌溉水源充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以下“面积位于世界前列的部分国家的资料表”,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各国人均森林面积从多到少排列依次是
A.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美国、中国
B.加拿大、俄罗斯、巴西、澳大利亚、美国、中国
C.巴西、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中国
D.加拿大、巴西、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中国
小题2:各国具备生产能力的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存在显著差异,关于其成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美国因境内无高大山脉而比重较高B.巴西、中国因境内多山而比重较低
C.澳大利亚因气候温和湿润而比重高D.俄罗斯、加拿大因纬度高而比重低
小题3:巴西和澳大利亚的人口都集中分布在本国东南部的沿海地区,影响其分布的原因中相同的是
A.地势低平,平原面积广阔B.气候温暖湿润,为温带、亚热带气候
C.海上交通便利,是欧洲殖民者最早登陆的地区D.两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都位于东南沿海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6分) 读下图回答问题。

(1)分析尼罗河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原因。(8分)
(2)请说明s地区气候对其他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8分)
(3)若PQ为昏线,此时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有       ,(双项选择)。(2分)
A.H地即将迎来黎明B.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
C.长江流域出现汛期D.北京盛行西北风
(4)甲、乙两区域的主要石油工业类型分别是什么?为什么?(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为尼罗河、长江略图。读图分析回答以下问题(20分)
材料一: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埃及在阿斯旺兴建了一座高110多米的大坝,坝上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水库——纳赛尔湖,得到发电、防洪、灌溉、养鱼、航运、旅游等利益。
(1)对比说明尼罗河、长江水系特征的主要不同点。
(2)近二、三十年来,尼罗河三角洲海岸线向后退缩,而长江三角洲的海岸线则向海洋伸展。试分别说明原因。
(3)两河三角洲地区的天气特征,六月相似还是七月?为什么?
(4)选择:尼罗河三角地区生产的棉花的质量更高,主要原因是(    )
A.气温更高B.水源更充足
C.土壤更肥沃D.太阳辐射更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为“北纬30°附近部分区域图”,读图完成各题。

小题1:关于三地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三条河流的汛期在季节上不一致B.三地均受季风气候的影响
C.三地河口处地势低平,土壤肥沃D.三地的自然带均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小题2:关于三地人文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修建水库均是河流开发的核心B.主要农作物都有棉花
C.城市化水平均处于世界前列D.都有丰富的水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