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分)分析材料完成(1)—(5)题。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促进了华南沿海地区的腾飞;90年代浦东新区的开发带动了长三角的发展;21

(36分)分析材料完成(1)—(5)题。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促进了华南沿海地区的腾飞;90年代浦东新区的开发带动了长三角的发展;21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36分)分析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促进了华南沿海地区的腾飞;90年代浦东新区的开发带动了长三角的发展;21世纪初,天津滨海新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武汉长沙城市群、成渝经济区的建立,则为环渤海地区、北部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2009年,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国务院先后批复了包括海西经济区在内的11个国家战略层面的区域发展规划。
海西经济区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涵盖浙江、广东、江西3省的部分地区,南北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与台湾岛隔海相望,具有地域经济发展的独特优势。
材料二 我国沿海经济发展区相关资料

(1)海西经济区地域经济发展的“独特优势”有哪些?(6分)
(2)据图8分析三大经济圈形成的共同区位条件有哪些?(10分)
(3)为加快城市化进程,乙村规划发展为中等城市。从城乡规划的土地利用类型看,图10中1应为     用地,3为     用地。如果在甲、乙、丙、丁四地中选一处布局化工厂,你认为哪里最合适?请解释原因。(10分)
(4)请你根据图9中的信息,谈谈该区域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10分)
(5)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在2010年3月14日结束的两会上,国务院提出我国应调整产业结构,说明我国沿海经济发展区今后发展的优势产业。(2分)
答案

(1)位置优势:与台湾隔海相望的独特位置,有利于两岸经济互利共赢;政策优势:有利于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具有独特的国家政策优势。(每点3分,共6分)。
(2)地形地势平坦开阔;雨热同期;沿海临江,交通便利;都有区域性的中心城市,周围形成紧密联系的城市群;经济腹地广;基础雄厚。(每点2分,共10分,答其中5点即可)
(3)商业(2分)、卫生防护带(2分)   甲处(2分)甲地位于城市主导风向相垂直的郊外和河流下游,并且与住宅区间有防护带相隔。(4分)
(4)在低山丘陵地带发展经济林木(立体农业),增加收入;(2分) 在平原地区进行粮食作物或者花卉蔬菜种植,保证当地供应和出口创汇;(2分)  根据本地实际,进行水坝建设,利用水库进行发电、养殖、灌溉、防洪、旅游等;(2分)在城市发展加工工业,就地转化、吸收农村人口。(2分)
(5)高新技术产业   第三产业 (2分)
(评分说明:能够从水能开发、水库综合功能利用,区域综合开发角度进行作答,言之合理可适当给分)
解析

举一反三
读“中国、日本、韩国三国经济要素互补性”图, 图中ABC三个国家分别是
A.中国、日本、韩国B.日本、中国、韩国C.韩国、日本、中国D.日本、韩国、中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右图,回答10~12题。

小题1:下列关于图示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区的土壤是由流水带来的
B.甲地区植树造林的水热条件优于乙地区
C.乙地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谷地
D.①地区比②地区更适合发展种植业
小题2:2003年秋季,乙、戊附近两条河流洪灾严重,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两条河流都属黄河中游的支流
B.当年秋雨偏多的主要原因是冬季风南下早、强度大
C.三门峡水库为缓解洪灾起了关键性作用
D.灾情严重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小题3:有关图中丙山脉及其两侧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上B.南侧平均气温低于0℃
C.北侧国土整治的重点是风沙危害D.治理水土流失是南北两侧面临的共同问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98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泰国得肺炎,老挝咳嗽”这种现象体现了随着交通和通信的发展
A.科技开发和应用呈国际化趋势B.世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C.发展外贸与保护民族工业是根本对立的D.国家之间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图11表示某工业产品产、销、研的关联图,读图完成。

小题1:图中产、销、研各环节联系的纽带是
A.现代交通和通信B.众多的劳动力
C.丰富的资源D.优美的环境
小题2:此类工业将产地放在珠三角的主要原因是
A.利用当地丰富的科技人才
B.利用当地的劳动力资源
C.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
D.利用当地优美洁净的环境
小题3:该生产活动涉及的人类活动地域联系方式不包括
A.交通运输 B.商业和贸易
C.交通枢纽D.通信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同学想接受远方名师的辅导,最理想的交流手段是
A.长途电话B.电报C.互联网D.信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