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读图回答问题。(14分) ⑴A、B、C、D四处在地质构造上,A是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读图回答问题。(14分)
⑴A、B、C、D四处在地质构造上,A是
,D是
。
⑵此时,背斜在地貌上是
,原因是
;向斜在地貌上是
,原因是
。
⑶找油气应在图中
处;找地下水应在
处。
⑷图中C、D两处此时的地貌,这除了地壳运动原因之外,还同
作用有关,此种作用能量主要来自
。
答案
【答案】⑴地垒(2分);背斜(2分)⑵谷地(1分);岩层受水平挤压,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松散容易被外力侵蚀(2分);山地(1分);向斜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外力侵蚀 (2分)⑶ D;C (2分) ⑷外力(1分);地球外部的太阳能(1分)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图示A处两侧为断层,中间岩层相对向上升,故判断为地垒;D处中间岩层向上拱起,故判断为背斜。(2)图示D处背斜,中间地势低,两边地势高,故判断为谷地。其原因主要从背斜顶部的受力情况和外力作用角度分析。图示C处中间岩层向下凹陷,故判断地质构造属于向斜,而从地形来看,中间高两边低,故属于山地,原因可从向斜槽部的受力作用和外力作用角度分析。(3)背斜储油,向斜储水。(4)结合上题分析,“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是受外力作用的结果,外力作用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及对地形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能利用岩层的变形和变位判断地质构造。注意判断地质构造与地形的基本依据的差异和内力作用、外力作用下的背斜、向斜形成地貌的差异。
举一反三
【题文】下图反映的地理现象,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
【题文】日本多地震是由于( )
A.位于亚欧大陆与大西洋的接触带上 | B.位于亚欧板块与大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
C.火山活动强烈 | D.多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
【题文】下图表示1816年印度尼西亚大松巴哇火山爆发后火山灰厚度的分布。读图回答题。
【小题1】根据火山灰厚度的分布情况,可推测火山爆发期间的盛行风是
【小题2】1816年大松巴哇火山的爆发使全球气温明显下降,
主要原因是火山灰
A.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增强
B.对地面辐射的反射增强
C.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
D.大气逆辐射增强
【小题3】下列关于火山爆发对人类有利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火山地貌独特,风景优美 | B.形成硫磺、煤炭等矿产资源 |
C.温泉众多,为疗养胜地 | D.土壤肥沃,利于农作物生 |
【题文】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发生里氏8.0级地震,震中位于汶川县映秀镇。地震造成重大人员、财产损失。读图17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资料:汶川地震引发了大量的次生地质灾害。地震后,国土资源部迅速组织国家和10余省的地质调查力量实施紧急排查,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地面调查,初步掌握了汶川地震区地质灾害基本情况(见表2)。
表2 汶川地震灾区地质灾害调查情况汇总表
(1)此次地震位于中国
地震带,是由于印度板块向
(方向)移动,与
板块相撞,推动青藏高原隆升,在高原东缘地区沿龙门山构造向东挤压,导致此处岩石圈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引发四川西部断裂带震动。
(2)此次地震后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以
为主。分析当地这种地质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
(3)震后,受灾者90%都是在最初的24小时内得救的,故有“黄金24小时”之称。为了争取抢救时间,震后互救时应遵循的原则有_______(选择填空)。
A.先救远,后救近。从远处救起,不论是家人、邻居、同事,还是素不相识的人 |
B.先易后难。先救轻伤员和青壮年、医务人员,以增加帮手、壮大救助队伍 |
C.先救“生”,后救“人”。先使被埋压者头部暴露,防止窒息,救出更多生命 |
D.如果自己被埋压,要有生存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保存体力,挑战生命极限 |
E.注意仔细倾听被困人员的呼喊、***、敲击声,不要盲目乱挖、乱刨
【题文】我国庐山的地质构造类似于下图中的(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