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读图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0分)(1)根据材料从地质构造的角度描述宁夏平原的成因.(2分)(2)说明图中AB所在地区与CD所在地区等高线弯曲的特点及

【题文】读图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0分)(1)根据材料从地质构造的角度描述宁夏平原的成因.(2分)(2)说明图中AB所在地区与CD所在地区等高线弯曲的特点及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读图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0分)

(1)根据材料从地质构造的角度描述宁夏平原的成因.(2分)
(2)说明图中AB所在地区与CD所在地区等高线弯曲的特点及其原因.(4分)
(3)分析图中从出山麓口往湖沼方向沉积物变化的一般特点及成因(成因可从AB.CD两地段各自对应的不同流水作用来说明).(4分)
答案
【答案】
(1)从地质构造上来说,两侧地块相对抬升,宁夏平原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构造;再经黄河带来的泥沙沉积而成。(2分)
(2)AB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上游方向(高处)凸出,原因:上游段主要受侵蚀作用影响;CD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下游方向(低处)凸出,原因:下游段主要以河流堆积为主。(4分)
(3)沉积物依次颗粒变小。原因:当流水携带大量泥沙流动时,由于流速的降低,泥沙逐渐沉积。一般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4分)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了我国部分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大地地质构造,宁夏平原是断层下降形成的,河流沿线由于受到的外力作用不同,导致地形变化不同,等高线表现的变化方向也就不同,河流泥沙的沉淀都是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小的后沉积。
考点:我国自然环境特征,我国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其原因。
举一反三
【题文】(10分)读我国东部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该地的气候类型及特征.(2分)
(2)分别指出影响图中①②两地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并分析这些外力作用在何季节强度最大.(4分)
(3)简述甲山地的形成过程.(2分)
(4)由于人口增长,图中乙处森林正在被日益扩大的耕地所取代.简述这一现象的发生对当地气候或河流水文特征产生的影响(任选其一回答).(2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下图为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图。读图回答下题。

【小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岩层①比岩层②形成年代早
B.断层在岩层②形成之前发生
C.是断层上发育形成的向斜谷
D.呈“V”型,适宜修建水库
【小题2】在这次洪水过程中,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增强
B.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
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减弱
D.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变深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下图为三峡工程建成后,下游宜昌至大通河段累计冲淤状况预测图。图示时段内该河段(   )
A.一直以沉积作用为主B.一直以侵蚀作用为主
C.先侵蚀为主后沉积为主D.先沉积为主后侵蚀为主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河流在弯曲段存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现象。法国罗纳河上的圣贝内泽桥始建于1177年,13世纪和15世纪曾大修和重建,1668年被废弃。1669年的大洪水冲毁了河流右岸的桥墩,后来左岸的残桥(图甲中粗实线)成为旅游景点——圣贝内泽断桥(如图乙所示)。(12分)

(1)通过比较断桥处河流左右岸附近河水的深浅及流速差异,说明该断桥能保存至今的原因。
(8分)
(2)如果在图甲的A.B两处进行码头选址,只从自然条件考虑应选择在哪处相对合理,为什么?(4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与图示地区山体岩石、地貌类型及其形成的外力作用对应的是(  )
A.石灰岩、球状风化地貌、风力作用
B.花岗岩、流水堆积地貌、流水作用
C.大理岩、喀斯特地貌、风力作用
D.石灰岩、喀斯特地貌、流水作用
【小题2】对该类旅游资源说法正确的是(  )
①该类旅游资源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②该类旅游资源主要体现了历史文化属性
③该类旅游资源具有物质景象组合性特征    ④到该地旅游主要属于观光旅游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