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读图,回答问题。【小题1】霜冻往往出现在深秋至第二年早春晴朗的夜晚,因为此时( )A.D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弱B.C大气对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霜冻往往出现在深秋至第二年早春晴朗的夜晚,因为此时( )
A.D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弱 |
B.C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强 |
C.A 大气的保温作用强 |
D.B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作用强 |
【小题2】“地势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ºC”,说明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
A.A太阳辐射 | B.B地面辐射 |
C.C大气辐射 | D.D放射性元素衰变 |
答案
【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据题意霜冻是因为气温下降导致地表温度低造成的,对地表起到保温作用主要环节是大气逆辐射,说明在夜晚时候的保温作用减小,导致地表降温,故A正确的。
【小题2】据题意可见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由此可见近地面大气的热量来自于地面辐射,图中代表地面辐射的是B,故选B。
考点:大气的保温作用与削弱作用,大气的受热过程。
举一反三
【题文】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左图为“1961~2007年我国年平均PAR强度的空间分布图”,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与左图中光合有效辐射对应的是右图中的( )
【小题2】左图反映出( )
A.我国PAR的分布与气温分布一致 |
B.青藏高原小麦单产高与其PAR高有关 |
C.影响四川盆地与内蒙古高原PAR值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 |
D.影响塔里木盆地与华北平原PAR值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
【题文】图表示大气受热过程。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据图可推断( )
A.①表示太阳逆辐射 | B.②是地面短波辐射 |
C.③表示大气逆辐射 | D.④是地面长波辐射 |
【小题2】①.④的粗细变化,是由于( )
A.大气逆辐射 | B.大气削弱作用 |
C.地面辐射 | D.大气保温作用 |
【题文】下列四幅气温垂直分布图反映了该城镇一次雾霾天气的生消过程,顺序正确的是( )
【题文】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图中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图中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是( )
①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 ②副热带高气压的控制
③沿岸洋流的影响 ④受干燥的东北信风控制
【小题2】下列关于图中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雨水补给为主 |
B.6、7月份水量最小,甚至断流 |
C.落差大,水能丰富 |
D.流速慢,含沙量小 |
【题文】阅读图表,完成各题。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京晴转多云,最低气温出现在午夜 |
B.上海中雨,应防范滑坡、泥石流的发生 |
C.哈尔滨有雾,大气能见度低,需注意行车安全 |
D.西宁晴,外出应做好防晒、防中暑准备 |
【小题2】该日上海与北京最高气温不同,图中能正确解释其根本原因的序号是(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