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X YZ W A.原子半径:Z>W>XB.若Z的最高价氧化物与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Z>W>X B.若Z的最高价氧化物与Y的气态氢化物溶液混合后有气体放出,则W的气态氢化物不稳定 C.若Y、W的质子数之和为23,则Z能形成碱性氧化物 D.若X能形成两种常见的液态化合物,则W单质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有漂白性 |
答案
C |
解析
试题分析:A、根据元素周期律中原子半径的比较,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所以原子半径:Z>W>X,正确;B、由4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判断,非金属性最强的W也只能是S元素,而硫化氢不稳定,越向左移,W的非金属性越弱,其气态氢化物越不稳定,正确;C、设Y的原子序数是x,则W的原子序数是x+7,则x+x+7=23,解得x=8,Z是Al元素,不能形成碱性氧化物而能形成两性氧化物,错误;D、X能形成两种常见的液态化合物,则X是O元素,形成的水与过氧化氢都是液态化合物,W是Cl元素,其单质溶于水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正确,答案选C。 |
举一反三
短周期元素X、Y、Z、W、Q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如表所示,其中X元素的原子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W得电子能力比Q强 B. 由Z与Y组成的物质在熔融时能导电 C. 化合物XQ4中含有σ键和π键 D.WY3空间结构为平面三角形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某粒子的电子数等于质子数,则该粒子可能是一种分子或一种离子 | B.构成单质的分子中一定含有共价键 | C.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有无丁达尔效应 | D.化学变化不产生新元素,产生新元素的变化不是化学变化 |
|
x、y、z三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变小,原子序数之和为16;这三种元素形成的常见单质分别为X、Y、Z,它们在适当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图所示转化关系;其中乙和丙均为10电子气体分子,且二者相遇生成弱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元素位于第ⅣA族 | B.热稳定性:乙<丙 | C.甲和丙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 D.分子乙中各原子均达8电子稳定结构 |
|
(14分)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第三周期元素,其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或结构信息如下表所述。
元素
| A
| B
| C
| D
| 性质 结构 信息
| 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AD2制取A的单质。
| B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最内层电子数多1。
| C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经聚合、脱水,可作袋装食品干燥剂。
| D的一种气态氧化物甲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3,它溶于水得到单一溶质的弱酸性溶液(有漂白性),该溶液光照后酸性增强。
|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上制取A的单质的化学方程式: 。 (2)在25oC、10l kPa下,已知13.5g的B的固体单质在D的气体单质中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原状态,放热419 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3)Sn与元素C同主族,周期数比元素C的大2.则Sn的原子序数为 ;配制SnCl2溶液时需用盐酸溶解其晶体,其目的是 。 (4)甲中各原子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其电子式为 ;甲溶于水后光照一段时间溶液酸性增强的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5)将A的单质、B的单质棒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NaOH溶液中。写出负极反应的电极方程式 。 |
(14分) X、Y、Z、W、M、Q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短周期元素,常温下,六种元素的常见单质中三种为气体,三种为固体。X与M,W与Q分别同主族, X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且X能与Y、Z、W分别形成电子数相等的三种分子,W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试回答下列问题: (1)W、M、Q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 > (用元素符号表示)。 (2)元素M和Q可以形成化合物M2Q,写出M2Q的电子式 。 (3) Z、W、Q三种元素的简单气态氢化物中稳定性最强的是 ,沸点最低的是 。(用分子式表示) (4) W的一种氢化物含18个电子, 该氢化物与QW2化合时生成一种强酸,其化学方程式为 。 (5)由X、Z、W、Q四种元素中的三种元素可组成一种强酸,该强酸的稀溶液能与铜反应,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由X、Z、W、Q四种元素组成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A,已知A既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又能与氢氧化钠的浓溶液反应生成气体,且能使氯水褪色,写出A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7)分子式为X2Y2W4的化合物与含等物质的量的KOH的溶液反应后所得溶液呈酸性,该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K+)> > > >c(OH-)。将2mL 0.1mol/L X2Y2W4的溶液和4mL0.01mol/L酸性KMnO4溶液混合,发现开始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后溶液迅速褪色。解释原因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