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物质中,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为sp3杂化的是A.BeCl2B.NH3C.BF3D.C2H4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答案
B |
解析
试题分析:BeCl2是直线型结构,Be是sp杂化;NH3是三角锥形好几个,氮原子是sp3杂化;BF3是平面三角形结构,B原子是sp2杂化;C2H4是平面型结构,碳原子是sp2杂化,答案选B。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基础性试题的考查。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杂化轨道类型的了解掌握情况。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分子的空间构型,然后结合题意灵活运用即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
举一反三
有下列比较中,正确的是 ( )A.溶解度:NaHCO3 >Na2CO3 | B.热稳定性:K2CO3>KHCO3>H2CO3 | C.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Li>Na>K>Rb | D.同质量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同温同压下产生CO2的体积:Na2CO3>NaHCO3 |
|
I是常规核裂变产物之一,可以通过测定大气或水中I的含量变化来检测核电站是否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下列有关I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I与I 互为同位素 | B.I的质子数为53 | C.I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78 | D.I的原子核内中子数多于质子数 |
|
在复习元素周期律过程中,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几位同学拟通过具体的实验来探讨某些金属元素的性质差异,下面是他们设计的探究性实验方案,请填写下列空白: (1)实验目的:比较钠、镁、铝金属性强弱。 (2)实验用品:酒精灯、 、试管、试管夹、砂纸、滤纸; 钠、镁条、铝片、酚酞、蒸馏水、6 mol·L-1的盐酸 (3)实验过程与现象记录 Ⅰ.甲同学的方案如下:
实验过程
| 预期现象
| 实际观察到的现象
| a取已切去表皮的一小块金属钠,放入盛有水的某容器中
| 立即剧烈反应
| 开始时钠块浮在水面上不反应,稍后才开始与水剧烈反应
| b向盛有适量水(内含2滴 酚酞的试管中加入一小段镁条
| 有气泡产生,溶液变红色
| 没有相应现象,加热后仍无明显变化
| c向两支盛有3mL6mol·L-1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大小相同的镁片和铝片
| 镁、铝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剧烈程度不同
| 镁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速率较快
| ①你认为a、b两步实验中出现异常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a ; b 。 ②上面的实验表明:钠、镁、铝三种元素的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Ⅱ乙同学的方案:他认为只需要一种试剂就可以确定钠、镁、铝的金属性强弱,预计他的主要实验操作是 。 |
已知X+、Y2+、Z-、W2-四种离子均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关于四 种元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X>Y>W>Z | B.原子序数 :Y>X>Z>W | 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Y>X>Z>W | D.金属性:X>Y,还原性:W2->Z- |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同族元素,随着核外电子层数的增加,I1逐渐增大 | B.通常情况下,对于同一种元素的原子,其电离能I1<I2<I3 | C.同周期元素,总体变化趋势是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I1增大 | D.通常情况下,电离 能越小,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