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复习元素周期律过程中,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几位同学拟通过具体的实验来探讨某些金属元素的性质差异,下面是他们设计的探究性实验方案,请填写下列空白:(1)实验目的:

在复习元素周期律过程中,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几位同学拟通过具体的实验来探讨某些金属元素的性质差异,下面是他们设计的探究性实验方案,请填写下列空白:(1)实验目的: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在复习元素周期律过程中,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几位同学拟通过具体的实验来探讨某些金属元素的性质差异,下面是他们设计的探究性实验方案,请填写下列空白:
(1)实验目的:比较钠、镁、铝金属性强弱。
(2)实验用品:酒精灯、      、试管、试管夹、砂纸、滤纸;
钠、镁条、铝片、酚酞、蒸馏水、6 mol·L-1的盐酸
(3)实验过程与现象记录
Ⅰ.甲同学的方案如下:
实验过程
预期现象
实际观察到的现象
a取已切去表皮的一小块金属钠,放入盛有水的某容器中
 
立即剧烈反应
开始时钠块浮在水面上不反应,稍后才开始与水剧烈反应
b向盛有适量水(内含2滴
酚酞的试管中加入一小段镁条
有气泡产生,溶液变红色
没有相应现象,加热后仍无明显变化
c向两支盛有3mL6mol·L-1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大小相同的镁片和铝片
镁、铝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剧烈程度不同
镁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速率较快
①你认为a、b两步实验中出现异常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a                                       
b                                           
②上面的实验表明:钠、镁、铝三种元素的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Ⅱ乙同学的方案:他认为只需要一种试剂就可以确定钠、镁、铝的金属性强弱,预计他的主要实验操作是                    。
答案
(2)烧杯(或水槽)
(3)Ⅰ ① a钠表面的煤油没有用滤纸吸干净  b 镁表面的氧化膜没有被除去
②钠﹥镁﹥铝    
Ⅱ用滤纸将一小块金属钠表面的煤油吸干后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将除掉了氧化膜的镁条、铝片分别放入盛有适量水的试管中并加热
解析

试题分析:(2)需要容器作为反应容器,该容器可以是烧杯(或水槽);
(3)Ⅰ开始时钠块浮在水面上不反应,稍后才开始与水剧烈反应,可能的原因是钠表面的煤油没有用滤纸吸干净,b中没有相应现象,加热后仍无明显变化,可能的原因是镁表面的氧化膜没有被除去,阻止了反应的进行,该实验表面钠、镁、铝三种元素的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钠﹥镁﹥铝;Ⅱ探究金属的活泼性可以采用其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来判读,所以乙同学的主要实验操作是用滤纸将一小块金属钠表面的煤油吸干后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将除掉了氧化膜的镁条、铝片分别放入盛有适量水的试管中并加热。
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率,该考点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本题设计考查了学生的探究式思维,有一定的综合性,本题难度适中。
举一反三
已知X、Y2、Z-、W2-四种离子均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关于四 种元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原子半径:X>Y>W>ZB.原子序数 :Y>X>Z>W
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Y>X>Z>WD.金属性:X>Y,还原性:W2->Z-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同族元素,随着核外电子层数的增加,I1逐渐增大
B.通常情况下,对于同一种元素的原子,其电离能I1<I2<I3
C.同周期元素,总体变化趋势是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I1增大
D.通常情况下,电离 能越小,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电子排布式对应的元素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   )。
A.1s22s22p63s23p64s1 B.1s22s22p63s23p63d104s1
C.1s22s22p63s23p63d104s24p5D.1s22s22p63s23p 63d54s2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一基态原子的第五电子层只有2个电子,则该原子的第四电子层上的电子数可能为( )。
A.8B.18C.8~18D.18~32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电子排布式表示基态原子电子排布的是                    (    )。
A.1s22s22p63s13p3B.1s22s22p63s23p63d104s14p1
C.1s22s22p63s23p63d24s1D.1s22s22p63s23p63d104s24p1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