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A.向煮沸的1 mol•L-1NaOH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制备Fe(OH)3胶体B.向乙酸乙酯中加入饱和Na2CO3溶液

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A.向煮沸的1 mol•L-1NaOH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制备Fe(OH)3胶体B.向乙酸乙酯中加入饱和Na2CO3溶液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A.向煮沸的1 mol•L-1NaOH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制备Fe(OH)3胶体
B.向乙酸乙酯中加入饱和Na2CO3溶液,振荡,分液分离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
C.称取19.0 g SnCl2,用100 mL蒸馏水溶解,配制1.0 mol•L-1 SnCl2溶液
D.用氢氧化铜粉末检测尿糖.
答案
A.NaOH溶液中滴加FeCl3溶液反应生成沉淀,应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来制备胶体,故A错误;
B.乙酸乙酯中加入饱和Na2CO3溶液,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除去乙酸,吸收乙醇,则向乙酸乙酯中加入饱和Na2CO3溶液,振荡,分液分离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故B正确;
C.n(SnCl2)=
19.0g
(118.7+71)g/mol
≈0.1mol,但溶液的体积不是0.1L,所以不能配制1.0 mol•L-1SnCl2溶液,故C错误;
D.应利用氢氧化铜的悬浊液来检测尿糖,出现血红色沉淀可说明含有葡萄糖,不能利用氢氧化铜粉末检测尿糖,故D错误;
故选B.
举一反三
下列有关分散系说法错误的是(  )
A.胶体中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0-9~10-7m之间
B.胶体均一,稳定,静置一段时间后不会产生沉淀
C.蔗糖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后,下层会比上层甜
D.可用丁达尔效应来区分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分散质粒子的半径在10-9cm~10-7cm之间的分散系叫做胶体
B.将SO2气体通入含有氢氧化钠的酚酞溶液中,溶液褪色,不能说明二氧化硫有漂白性
C.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D.汤姆生、卢瑟福、玻尔等科学家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提出作出了很大贡献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对胶体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0-9m~10-7m
B.用丁达尔效应区别浊液、溶液与胶体
C.Al(OH)3胶体可以用来净水
D.胶体具有均一、透明的特点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为提醒人们在使用浓H2SO4时注意安全,贮存浓H2SO4的容器应贴上如图标识
B.实验室可利用丁达尔效应鉴别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
C.大量氯气泄漏时,用NaOH浸湿毛巾捂住嘴和鼻,并迅速离开现场
D.氢氧化钠溶液盛装在用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事实及现象与胶体无关的是(  )
A.2013年1月9日以来,全国中东部多个地区发布雾霾黄色甚至橙色预警,同时多个地区pm2.5严重超标
B.将食盐晶体研磨成纳米级的细小颗粒,加入足量水中,可形成均一、稳定的分散系
C.一束平行光线射入氢氧化铁胶体里,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D.在金属、陶瓷、聚合物等材料中加入固态胶体粒子,可以改进材料的机械性能及光学性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