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元素A、B、M组成的四种物质发生反应:甲+乙=丙+丁,其中甲由A和M组成,乙由B和M组成,丙只含有M。(1)若甲为淡黄色固体,乙和丙均为常温下的无色无味气体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常见元素A、B、M组成的四种物质发生反应:甲+乙=丙+丁,其中甲由A和M组成,乙由B和M组成,丙只含有M。 (1)若甲为淡黄色固体,乙和丙均为常温下的无色无味气体。则乙的电子式为 ;生成标准状况下5.6L丙转移的电子数为 ;常温下丁溶液pH 7,用离子方程式解释 。 (2)若丁为能使品红褪色的无色气体,丙为常见红色金属,化合物甲、乙中原子个数比均为1:2(M均显+1价),原子序数B大于A。则①A在周期表中位置为 ②丁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加两滴紫色石蕊试液的现象为 ③正确书写上述生成丙的化学方程式 ④向MCl2的溶液中通入丁,可观察到白色的MCl沉淀,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
答案
(1) 0.5NA > CO32-+H2OHCO3-+OH- HCO3-+H2O H2CO3+OH- (2)①第二周期Ⅵ族 ②SO2+ H2OH2SO3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③2Cu2O+Cu2S="6Cu+" SO2↑ ④2Cu2++2Cl-+ SO2+ 2H2O =" 2CuCl↓+" SO42-+ 4H+ |
解析
试题分析:(1)由甲为淡黄色固体且是两种元素(A和M)组成的化合物,容易推出其为Na2O2,再由乙(B和M组成)和丙(只含有M)均为常温下的无色无味气体及反应:甲+乙=丙+丁,可推出乙为CO2、丙为O2、丁为Na2CO3;甲+乙=丙+丁即为2Na2O2+2CO2= O2↑+2Na2CO3,每2mol Na2O2参加反应产生1mol O2,转移2mol电子,因此标况下5.6L O2(即0.25mol)转移电子数为0.5 NA个;丁溶液为Na2CO3溶液,其为强碱弱酸盐,显碱性,故pH>7,显碱性的原因是由于CO32-的水解导致。 (2)由题意容易推出丁为SO2(元素A和B),丙为Cu(元素M),由于原子序数B大于A,故A为O、B为S、M为Cu;SO2溶于水生成H2SO3,能电离出H+,使溶液呈酸性,因此它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但它的漂白性是和一些具特定官能团的有色有机物化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而石蕊不具备这样的官能团,故不能使其褪色;由化合物甲、乙中原子个数比均为1:2(M均显+1价),可得出甲为Cu2O、乙为Cu2S,则反应式为2Cu2O+Cu2S="6Cu+" SO2↑;CuCl2的溶液中通入SO2,可观察到白色的CuCl沉淀,则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Cu2+被还原为Cu+,故SO2被氧化为SO42-。2的性质。 |
举一反三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浓度和体积相同的FeBr2、FeI2溶液中,分别通入少量氯气后都首先发生置换反应 | B.XCl3的溶液能与铜片发生反应,则铜的金属性一定比X强 | C.非金属X能将Fe氧化到+3价,但非金属Y不能,则Y的氧化性一定比X强 | D.Cl2和SO2等体积充分混合后,通入品红溶液,溶液颜色没有明显变化 |
|
下列关于应用套管实验装置(部分装置未画出)进行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
A.利用甲装置可以制取少量H2 | B.利用乙装置可以验证Na2O2与水反应既生成氧气,又放出热量 | C.利用丙装置验证KHCO3和K2CO3的热稳定性,X中应放的物质是K2CO3 | D.利用丁装置制取SO2,并检验其还原性,小试管中的试剂可为酸性KMnO4溶液 |
|
已知A、B、C、D、E五种主族元素分属三个短周期,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C同主族,可形成离子化合物CA;B、D同主族,可形成DB2、DB3两种分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E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2)A、B两种元素能形成两种常温下呈液态的化合物M、N,具有强氧化性的化合物M的电子式可表示为 ;化合物N在同主族元素形成有具有相同结构的物质中,具有较高的沸点,其原因是 。 (3)A、B、C、D中的三种或四种元素能形成多种离子化合物,其水溶液呈碱性的有 (写出所有化合物,用化学式表示,下同),呈酸性的有 (写出所有化合物)。 (4)元素B、E的单质或两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可作水消毒剂的有 (写出其中两种物质的化学式)。 |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绿色烟雾 | B.红热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颗粒 | C.点燃的硫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 D.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的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 |
|
下列物质能通过化合反应直接制得的是 ①FeCl2 ②H2SO4 ③NH4NO3 ④HCl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