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和B两种物质互相溶解的关系如图1所示,横坐标表示体系的总组成,纵坐标为温度,由下至上,温度逐渐升高。T1时a是B在A中的饱和溶液的组成,b是A在B中的饱和溶液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A和B两种物质互相溶解的关系如图1所示,横坐标表示体系的总组成,纵坐标为温度,由下至上,温度逐渐升高。T1时a是B在A中的饱和溶液的组成,b是A在B中的饱和溶液的组成(T2时相应为c、d)。T3为临界温度,此时A和B完全互溶。图中曲线内为两相,曲线外为一相(不饱和液)。某些物质如H2O和(C2H5)3N,C3H5(OH)3和间-CH3C6H4NH2有低的临界温度(见示意图2)。请根据上述事实,回答下列问题: T3 T2 c d T1 a b 18.5° C A 100% 80% 60% 40% 20% 0% H2O (C2H5)3N 0% 20% 40% 60% 80% 100% B 图 1 图 2 2-1 解释图1中T3存在的原因。 2-2 说明图2所示的两对物质存在低的临界温度的原因。 2-3 描述图2所示的两对物质的互溶过程。 |
答案
2-1物质的溶解度通常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在一定的温度下,A和B两种物质能达到完全互溶。 (2分) 2-2 某些物质如H2O和(C2H5)3N,C3H5(OH)3和间-CH3C6H4NH2存在低的临界温度的原因是它们在较低温度能形成分子间氢键,然而,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间氢键破裂,所以溶解度反而减小。 (4分) 2-3 (2分) (若画为1个H2O和2个(C2H5)3N分子形成氢键也给2分) (2分) (氢键位置不同、生成1、2、3个氢键或其它合理答案均给分) |
解析
此题的信息是图形,可称为图形题。考察参赛者对用图传递的信息理解加工的能力。参赛者首先应抓住试题的主题——两种溶剂的互溶性;然后要浮现中学化学中关于溶解性的一般性问题——为什么有的溶剂能够互溶,有的却不能?其次要回忆中学化学中有关温度对溶解度影响的一般原理。若颠倒了思考的顺序,思路就会乱。中学化学有“相似者相溶”的说法,即分子间作用力的性质相近大小也相近的溶剂会相互溶解。性质相近和大小相近也有个顺序。性质相近才能再考虑大小是否相近。性质不相近就不必再考虑大小是否相近。图1和2给出了溶解性与温度关系相反的信息,应归咎于两者分子间力性质不同。题面给出图2溶剂的实例,倒过来告诉我们图1的溶剂不具有这种性质,即表明图1是通例,图2是特例,因此参赛者需首先分析图2特例具有什么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于是就找到了解题的关键——氢键。 |
举一反三
铬的化学丰富多采,实验结果常出人意料。将过量30% H2O2加入(NH4)2CrO4的氨水溶液, 热至50oC后冷至0oC,析出暗棕红色晶体A。元素分析报告:A含Cr 31.1%,N 25.1%,H 5.4%。在极性溶剂中A不导电。红外图谱证实A 有N-H键,且与游离氨分子键能相差不太大,还证实A 中的铬原子周围有7个配位原子提供孤对电子与铬原子形成配位键,呈五角双锥构型。 3-1 以上信息表明A 的化学式为: ;可能的结构式为: 。 3-2 A 中铬的氧化数为: 。 3-3 预期A 最特征的化学性质为: 。 3-4 生成晶体A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是: 。 |
对于热化学方程式2H2(g)+O2(g)= 2H2O(g);ΔH=-483.6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气与氧气反应吸收热量483.6kJ | B.氢气燃烧反应的反应热为483.6kJ | C.2个H2分子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3.6kJ的热量 | D.2mol氢气与1mol氧气反应生成2mol水蒸气放出483.6kJ的热量 |
|
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盐酸与烧碱溶液反应 B.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D.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分解 |
下列反应既属氧化还原反应,又属放热反应的是( )A.铝片与稀盐酸的反应 | 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 C.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 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