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放在甲、乙两烧杯中,各加等质量的铝,生成氢气的体积比为5:6(相同状况),则甲、乙两烧杯中的反应情况可能分别是 A

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放在甲、乙两烧杯中,各加等质量的铝,生成氢气的体积比为5:6(相同状况),则甲、乙两烧杯中的反应情况可能分别是 A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放在甲、乙两烧杯中,各加等质量的铝,生成氢气的体积比为5:6(相同状况),则甲、乙两烧杯中的反应情况可能分别是
A.甲、乙中都是铝过量B.甲中铝过量,乙中碱过量
C.甲中酸过量,乙中铝过量D.甲中酸过量,乙中碱过量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HCl、NaOH与Al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2Al+6HCl=2AlCl3+3H2↑;2Al+2NaOH+2H2O=2NaAlO2+3H2↑。由方程式可以看出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若是与足量的Al发生反应放出的氢气体积比为1:3.。现在放出的气体的体积比为5:6>1:3,说明Al对于酸来说是过量的,对于NaOH来说是不足量的。因此选项为B。
举一反三

X、Y、Z、W是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其相关信息如下表:
元素
相关信息
X
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化学式为H2XO3
Y
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Z
Z的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3s23p1
W
W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28,中子数为14
 
(1)W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周期第    族;W的原子半径比X的       
(填“大”或“小”)。
(2)Z的第一电离能比W的          (填“大”或“小”);XY2由固态变为气态所需克服的微粒间作用力是           。氢元素、X、Y的原子可共同形成多种分子,写出其中一种能形成同种分子间氢键的物质名称          
(3)振荡下,向Z单质与盐酸反应后的无色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直至过量,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W的单质与氢氟酸反应生成两种无色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在25℃、101kPa下,已知13.5g的Z固体单质在Y2气体中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原状态,放热419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用铝热法还原下列氧化物制得金属各1 mol,消耗铝最少的是
A.MnO2B.WO3C.Cr2O3D.Co3O4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镁、铝、铁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I:实验室采用MgCl2、AlCl3的混合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制备MgAl2O4,主要流程如下:

(1)已知25℃时Ksp[Mg(OH)2]=1.8×10-11,Ksp[Al(OH)3]=3×10-34,该温度下向浓度均为0.01 mol·L-1的MgCl2和AlCl3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先生成          沉淀(填化学式)。
(2)高温焙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洗涤沉淀时的方法是            
(3)常温下如果向AlCl3饱和溶液中不断通人HCl气体,可析出AlCl3·6H2O晶体,结合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析出晶体的原因:                                             
Ⅱ: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将一定量的铁与浓硫酸加热时,观察到铁完全溶解,并产生大量气体。为此,他们设计了如下装置验证所产生的气体。

(1)G装置的作用是                              
(2)证明有SO2生成的现象是           ,为了证明气体中含有氢气,装置E和F中加入的试剂分别为                     
(3)若将铁丝换成铜丝,反应后的溶液没有出现预计的蓝色溶液,而出现了大量白色固体,原因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将5.4 g Al 投入到200mL 2.0 mol/L的某溶液中有氢气产生,充分反应后有金属剩余。该溶液可能为
A.HNO3溶液B.Ba(OH)2溶液C.H2SO4溶液D.HCl溶液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物质的用途或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Al2O3熔点很高,可用作耐火材料
B.高纯度的硅单质用于制作光导纤维
C.铝热反应是炼铁最常用的方法
D.N2与O2在放电条件下直接化合生成NO2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