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 | 解释或结论 | |||||
1 | 常温下铜、铝均不溶于浓硫酸 | 常温下铜、铝与浓硫酸均不反应 | ||||
2 | 测定同浓度的Na2CO3溶液的pH小于Na2SiO2溶液的pH | 水解程度:CO
| ||||
3 | 氯水点到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 氯水中含有H+有酸性、Cl2有漂白性 | ||||
④ | 向某溶液中加入2滴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再向溶液中加入几滴新制氯水,溶液变为红色 |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 ||||
①常温下铁在浓硫酸中发生钝化反应生成致密氧化物薄膜阻止反应进行,常温下,铜不与浓硫酸反应,不溶于浓硫酸,故①错误; ②酸性:H2CO3>H2SiO3,水解程度:CO32-<SiO32-,测定同浓度的Na2CO3溶液的pH小于Na2SiO3溶液的pH,故②错误; ③氯水中含有H+有酸性、HClO有漂白性,所以氯水点到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故③错误; ④向某溶液中加入2滴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再向溶液中加入几滴新制的氯水,溶液变为红色,是验证溶液中亚铁离子的检验方法,实验现象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Fe2+而不是Fe3+,故④正确; 故选:C. | ||||||
为探究足量锌与18.4mol•L-1浓硫酸的反应,某研究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I]反应生成物成分的定性探究 取65.0g锌粒与98%的浓H2SO4(ρ=1.84g•mL-1)110m充分反应,锌全部溶解,对于制得的气体,有同学认为可能混有杂质. (1)研究小组所制得的气体中混有的主要杂质气体可能是:______(填分子式).产生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加以说明) (2)为证实相关分析,该化学小组的同学设计实验,组装了图1装置,对所制了的气体进行探究. ①装置C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装置D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 ②装置F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U型管G的作用为:______. ③有同学认为A、B间应增加图中的甲装置,该装置的作用为:______. [实验II]硫酸浓度与生成气体成分的定量探究 为了定量测定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的最低浓度,设计的实验方案为:取18.4mol•L-1浓硫酸aml与足量的锌于A中反应,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某溶液并测定生成沉淀的质量. (1)A中产生的气体应通入图2中的______(填“乙”或“丙”)装置. (2)有同学认为要减小实验误差,需要增加一个将反应生成的SO2全部排出的操作.但也有同学认为没有必要,其理由是:______. | ||||||
浓硫酸在下列转化中,既表现出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的是( )
| ||||||
某同学欲探究浓硫酸、稀硫酸、浓硝酸、稀硝酸分别与铁、铜反应的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在常温下,分别向盛有等量铁片的四支试管中加入等体积的①浓硫酸②稀硫酸③浓硝酸④稀硝酸,能观察到发生明显反应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无明显反应现象的是______. (2)分别向盛有等量铜片的四支试管中加入等体积的①浓硫酸②稀硫酸③浓硝酸④稀硝酸,能观察到随即发生剧烈反应的是______,开始不反应,加热后发生反应的是______,加热也不发生反应的是______.能缓慢发生反应或微热时能发生反应的是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先将铜与浓硫酸反应产生的气体X持续通入如图装置中,一段时间后再将铜与浓硝酸反应产生的大量气体Y也持续通入该装置中,可观察到的现象包括______. a.通入X气体后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溶解 b.通入X气体后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c.通入Y气体后有沉淀产生 d.通入Y气体后沉淀溶解 e.通入Y气体后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3)若将(2)的Ba(OH)2换为氢硫酸,则通入X气体后的现象为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 ||||||
以下关于浓硫酸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下列有关硫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