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知NO2遇水发生反应:2NO2+H2O=HNO2+HNO3,实验证明将NO2通入水中会逸出NO气体,而通入NaOH溶液中则可完全被吸收,通入Na2CO3溶液中

己知NO2遇水发生反应:2NO2+H2O=HNO2+HNO3,实验证明将NO2通入水中会逸出NO气体,而通入NaOH溶液中则可完全被吸收,通入Na2CO3溶液中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己知NO2遇水发生反应:2NO2+H2O=HNO2+HNO3,实验证明将NO2通入水中会逸出NO气体,而通入NaOH溶液中则可完全被吸收,通入Na2CO3溶液中只生成C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HNO2非常不稳定,其分解产物为NO和H2O
B.NO2与水反应的反应机理可看作NO2先与水发生歧化反应生成HNO2和HNO3,HNO2再分解
C.HNO2的酸性强于.碳酸的酸性
D.NO2通入NaOH溶液中时,生成的HNO2和HNO3都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

答案
A
解析

举一反三
(10分)碘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重要用途。
(1)右图为海带制碘的流程图。

步骤③和⑤的实验操作名称分别是           
步骤④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若步骤⑤采用四氯化碳来提取碘,将四氯化碳加入含碘水溶液中并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2)把滤纸用淀粉和碘化钾溶液浸泡,晾干后就是实验室常用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利用淀粉碘化钾试纸可检验具有某种特性的气体。你认为淀粉碘化钾试纸用于检验具有   的气体(填序号)
A.酸性B.碱性C.氧化性D.还原性
理由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扩散相遇时形成白色烟环。下列关于物质甲、乙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硫酸
B.甲是浓盐酸,乙是浓氨水
C.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盐酸
D.甲是浓硝酸,乙是浓氨水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9分)建筑工地常用的NaNO2因外观和食盐相似,又有咸味,容易使人误食中毒。已知NaNO2能发生如下反应:

(1)配平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上述反应的氧化剂是              ;若有1 mol的还原剂被氧化,则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的数目是              
(3)根据上述反应,可用试纸和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行实验,以鉴别NaNO2和NaCl,可选用的物质有:① 水 ② 碘化钾淀粉试纸  ③ 淀粉 ④ 白酒  ⑤ 食醋,进行实验,下列几组合适的是             (填序号)。
A.③⑤B.①②④
C.①②⑤D.①②③⑤
(4)某厂废切削液中,含有2%—5%的NaNO2,直接排放会造成污染,采用NH4Cl,能使NaNO2转化为不引起二次污染的N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是            
(5)采用烧碱处理硝酸工业尾气可以获得副产品NaNO2,变废为宝。若采用a L b mol/L的烧碱处理硝酸工业尾气,最多可以获得NaNO2的物质的量为          mol。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近年来,加“碘”食盐中较少使用碘化钾,因其口感苦涩且在贮藏和运输中易变化,目前代之加入是
A.I2B.KIOC.NaIOD.KIO3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7分)下图是利用红磷验证燃烧条件的实验装图。

(1)简要叙述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磷是一种可燃物,请验证:红磷发生燃烧的另外两个条件中,缺少任何一个条件都不
能燃烧(两个条件须分别验证),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才能燃烧。
【实验说明】止水夹K1、K2处于关闭状态;锥形瓶A中盛满了氧气;管C中盛满了氮气,并放有红磷固体;试管D是空试管:分液漏斗B中装有蒸馏水。在实验时,蒸馏水不够可以得到补充。
【实验步骤】在完成气密性检查后,按照上述的要求,设法填装好试剂,并连接好整套实验装置。若要求实验过程中不得拆、装仪器,请设计后续的实验步骤,并按要求完善下表。在后续实验步骤中,有一步骤为“盖灭酒精灯,待管C恢复到常温”,请把这一步骤用“题示”两个字填入下表相应步骤的“操作”栏中,且不必填该步骤对应的“预计现象及得出的结论”栏。
 步骤
   操作
   预计现象及得出的结论
 

 
               
现象:   
结论:   
 

 
              
现象:   
结论:   
 

 
               
现象:
结论:   
 

继续保留步骤③的所有操作,并点燃
酒精灯
现象:红磷燃烧,冒出大量白烟
结论:燃烧同时满足有充足氧气与温
度达到着火点两个条件
【实验反思】
Ⅰ.后续实验步骤①②③中,有一步骤可能引起的不良后果是          。
Ⅱ.有人又认为按照步骤④进行操作,要产生步骤④的预计现象。锥形瓶A中的气体和分液漏斗B中的液体,除了可以是氧气和蒸馏水的组合外,还可以是另外的两种组合:(两种组合中的气体不同,且都不是氧气:两种组合中的液体酸碱性不同,且都不是蒸馏水)
组合l:       A中:         , B中:       。
组合2:A中:         , B中: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