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长式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的编号代表对应的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1)表中属于ds区的元素是                   (填编号)。(2)表中元素

下表为长式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的编号代表对应的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1)表中属于ds区的元素是                   (填编号)。(2)表中元素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下表为长式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的编号代表对应的元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属于ds区的元素是                   (填编号)。
(2)表中元素①的2个原子与元素③的2个原子形成的分子中元素③的杂化类型是       
③和⑦形成的常见化合物的化学键类型是          
(3)元素⑧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           ,该元素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为          
(4)在周期表中位于对角线的元素的性质也有一定的相似性。试写出元素②的氢氧化物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在1183 K以下,元素⑨形成如图1所示基本结构单元的晶体;1183 K以上,转变 为图2所示基本结构单元的晶体。

在1183 K以下的晶体中,与元素⑨的原子等距离且最近的原子数为             
在1183 K以上的晶体中,与元素⑨原子等距离且最近的原子数为             
(B).
已知亚甲基蓝其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呈无色,其转化关系式为:

奇妙的“蓝瓶子”实验就是利用上述原理,其装置如图1。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用图1装置进行下述实验:
①在250 mL锥形瓶中,依次加入2g NaOH、100mlH2O和2g葡萄糖,搅拌溶解后,再加入3~5滴0.2%的亚甲基蓝溶液,振荡混合液呈蓝色;
②塞紧橡皮塞,关闭活塞a、b,静置,溶液变为无色;
③打开活塞、振荡,溶液又变为蓝色;
④关闭活塞、静置,溶液又变为无色;
⑤以上步骤③、④可重复多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塞紧图1中锥形瓶塞,并打开导管活塞a、b,从导管口(填“左”或“右”)通入足量氦气后,再关闭活塞a、b并振荡,溶液          (填“能”或“不能”)由无色变为蓝色。
(2)如图2所示:某学生将起初配得的蓝色溶液分装在A、B两支试管中,A试管充满溶液,B中有少量溶液,塞上橡皮塞静置片刻,两溶液均显无色。若再同时振荡A、B试管,溶液显蓝色的是   试管。
(3)上述转化过程中葡萄糖的作用是                ,亚甲基蓝的作用是              
(4)上述实验中葡萄糖也可用鲜橙汁(其中含丰富维生素C)代替,这是因为                
(5)该实验中③、④操作        (填“能”或“不能”)无限次重复进行,理由是          
答案
(A).(12分)
(1)⑩(2分)(2)sp(1分),共价键(1分写成极性共价键或d键也得分)
(3)3d54s1(1分)6(1分)
(4)
(5)8(2分)  12(2分)
(B).
(1)左(1分)    不能(2分)     (2)B(2分)
(3)还原剂(1分)    催化剂(或指示剂)(1分)
(4)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2分)
(5)不能(1分) 一段时间后葡萄糖全部被氧化或葡萄糖最终将被消耗尽(2分)
解析
先根据元素周期表,找出对应的具体元素,在进行判断。属于ds区的元素是ⅠB、ⅡB族。C2H2是直线形,中心原子碳的杂化类型是sp;
举一反三


A【物质结构与性质】纳米技术制成的金属燃料、非金属固体燃料、氢气等已应用到社会生活和高科技领域。
⑴A和B的单质单位质量的燃烧热大,可用作燃料。已知A和B为短周期元素,其原子的第一至第四电离能如下表所示:
电离能(kJ/mol)
I1
I2
I3
I4
A
932
1821
15390
21771
B
738
1451
7733
10540
①某同学根据上述信息,推断B的核外电子排布如右图所示,
该同学所画的电子排布图违背了                
②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预测A和氯元素形成的简单分子空间构型为    
⑵氢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必须解决它的储存问题,C60可用作储氢材料。
①已知金刚石中的C-C的键长为154.45pm,C60中C-C键长为145~140pm,有同学据此认为C60的熔点高于金刚石,你认为是否正确并阐述理由    
②科学家把C60和K掺杂在一起制造了一种富勒烯化合物,其晶胞如图所示,该物质在低温时是一种超导体。该物质的K原子和C60分子的个数比为    
③继C60后,科学家又合成了Si60、N60,C、Si、N原子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Si60分子中每个硅原子只跟相邻的3个硅原子形成共价键,且每个硅原子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则Si60分子中π键的数目为    
B【实验化学】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测定果汁中Vc含量,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
Ⅰ 实验原理
将特定频率的紫外光通过装有溶液的比色皿,一部分被吸收,通过对比入射光强度和透射光强度之间的关系可得到溶液的吸光度(用A表示,可由仪器自动获得)。吸光度A的大小与溶液中特定成分的浓度有关,杂质不产生干扰。溶液的pH对吸光度大小有一定影响。
Ⅱ 实验过程
⑴配制系列标准溶液。分别准确称量质量为1.0mg、1.5mg、2.0mg、2.5mg的标准Vc试剂,放在烧杯中溶解,加入适量的硫酸,再将溶液完全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定容。
上述步骤中所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容量瓶外还有     
⑵较正分光光度计并按顺序测定标准溶液的吸光度。为了减小实验的误差,实验中使用同一个比色皿进行实验,测定下一溶液时应对比色皿进行的操作是     。测定标准溶液按浓度     (填“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的顺序进行。
⑶准确移取10.00mL待测果汁样品到100mL容量瓶中,加入适量的硫酸,再加水定容制得待测液,测定待测液的吸光度。
Ⅲ 数据记录与处理
⑷实验中记录到的标准溶液的吸光度与浓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根据所给数据作出标准溶液的吸光度随浓度变化的曲线。
标准试剂编号




待测液
浓度mg/L
10
15
20
25

pH
6
6
6
6
6
吸光度A
1.205
1.805
2.405
3.005
2.165
⑸原果汁样品中Vc的浓度为    mg/L
⑹实验结果与数据讨论
除使用同一个比色皿外,请再提出两个能使实验测定结果更加准确的条件控制方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是超导化合物----钙钛矿晶体中最小重复单元(晶胞)的结构。请回答:

(1)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2)在该化合物晶体中,与某个钛离子距离最近且相等的其他钛离子共有      个。
(3)设该化合物的式量为M,密度为a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晶体中钙离子与钛离子之间的最短距离为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根据“三氟化硼→正三角形→非极性分子”的因果关系,则“三氯甲烷→( ① )→( ② )”的因果关系是
A.正四面体B.非正四面体C.非极性分子D.极性分子 E、四边形
答案: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共价健、离子键、金属键、分子间作用力都是微粒间的作用力,含有以上两种作用力的晶体是……( )
A.SiO2B.CCl4C.NaCl D.金刚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金刚石网状结构中,由共价键形成的碳原子环其中最小环有6个碳原子
B.在氯化钠的晶体中,每个Na+或Cl-的周围都紧邻6个Cl-或Na+
C.在氯化铯晶体中,每个Cs+周围都紧邻8个Cl-,每个Cl-周围也紧邻8个Cs+
D.在干冰的晶体中,每个CO2分子周围都紧邻4个CO2分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