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学小组准备用环己醇制备环己烯,查得相关资料如下。反应原理:反应物与产物的物理性质: 密度(g/cm3)熔点(℃)沸点(℃)溶解性环己醇0.9625161能溶

某化学小组准备用环己醇制备环己烯,查得相关资料如下。反应原理:反应物与产物的物理性质: 密度(g/cm3)熔点(℃)沸点(℃)溶解性环己醇0.9625161能溶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某化学小组准备用环己醇制备环己烯,查得相关资料如下。
反应原理:
反应物与产物的物理性质:
 
密度(g/cm3)
熔点(℃)
沸点(℃)
溶解性
环己醇
0.96
25
161
能溶于水
环己烯
0.81
-103
83
难溶于水
(1)实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有机副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述资料,装置__________最适宜用来完成本次制备实验。
        
A                  B                       C
(3)制备粗产品
将5 mL________加入试管A中,再加入l0 mL_______,摇匀后放入碎瓷片,缓慢加热至反应完全。
(4)粗产品提纯
①环己烯粗产品中含有环己醇和少量酸性杂质等。粗产品需依次经过水洗,加碳酸钠溶液洗涤以及第二次水洗。在此过程中加入碳酸钠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分液时,环己烯应从分液漏斗的_____(填“上”或“下”)口取出。
②向水洗后的环己烯中加入少量的无水氯化钙,再将混合物放入右图所示装置的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中,进行蒸馏,收集产品时,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应为            
答案
(10分)(1) (2分)
(2) C(2分)  (3) 环己醇、浓H2SO4(浓)(2分)
(4) 除去环己烯中少量酸性杂质(1分) 上(1分) 蒸馏烧瓶(1分)   83℃(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醇在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的同时,有可能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醚类,所以实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有机副反应的方程式为
(2)由于生成的环己烯的沸点为83℃,要得到液态环己烯,必须使用冷凝管,便于环己烯冷凝。又因为反应过程中还控制溶液的温度,则有必须有温度计,则答案选C。
(3)由于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且浓硫酸的密度大于水的,所以将5 mL环己醇加入试管A中,再加入l0 mL浓H2SO4,摇匀后放入碎瓷片,缓慢加热至反应完全。
(4)①由于分液后环己烯粗品中还含有少量的酸和环己醇,联想制备乙酸乙酯提纯产物时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所以在此过程中加入碳酸钠溶液的目的是除去环己烯中少量酸性杂质。环己烯的密度小于水的,应该在上口倒出。
(5)根据装置图中仪器的结构特点可知,将混合物放入右图所示装置的蒸馏烧瓶中。环己烯的沸点是83℃,所以进行蒸馏,收集产品时,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应为83℃。
点评:本题以有机合成为载体综合考查了实验室制环己烯的知识和醇、烃的性质,考查了学生组合运用实验的能力,题目难度中等。答题时注意把握实验原理和方法,特别是实验的基本操作,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积累。
举一反三
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不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以标准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为例,判断以下操作所引起的误差(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读数:滴定前俯视或滴定后仰视                                               (     )
(2)未用标准液润洗酸式滴定管                                                      (     )
(3)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                                                                 (     )
(4)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后尖嘴气泡消失                          (     )
(5)移液管吸取待测液后,悬空放入锥形瓶,少量待测液洒在瓶外              (     )
(6)碱式滴定管(量待测液用)或移液管用蒸馏水洗净后直接注入待测液        (     )
(7)滴定过程中,锥形瓶振荡太剧烈,有少量液滴溅出                         (     )
(8)开始时标准液在滴定管刻度线以上,未予调整                                (     )
(9)锥形瓶用蒸馏水冲洗后,不经干燥便直接盛待测溶液                      (     )
(10)滴定接近终点时,用少量蒸馏水冲洗锥形瓶内壁                              (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做“钠与水的反应”实验时,切取绿豆大小的金属钠,用滤纸吸干其表面的煤油,放入烧杯中,滴入两滴酚酞溶液,再加入少量水,然后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B.进行分液操作时,应将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上口颈上的小孔,打开旋塞,使下层液体从漏斗颈下慢慢流出,待下层液体完全流出后,关闭旋塞,上层液体从漏斗上口倒出
C.蒸发操作中,边加热边用玻璃棒搅拌,当加热至蒸发皿中有较多固体析出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液体蒸干
D.过滤操作中,滤纸边缘一定低于漏斗边缘,将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的边缘,将烧杯嘴靠在玻璃棒上,慢慢引流倒入液体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一支25mL的酸式滴定管中盛入0.1mol·L-1HCl溶液,其液面恰好在5mL的刻度处,若把滴定管中的溶液全部放入烧杯中,然后以0.lmol·L-1NaOH溶液进行滴定,则所需NaOH溶液的体积
A.大于20 mLB.小于20 mLC.等于20 mLD.等于5mL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关于容量瓶的四种叙述为:①是配制准确浓度溶液的仪器;②不宜贮藏溶液;③不能用来加热;④使用之前要检查是否漏水。这些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