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当人体一次性摄取300 mg~500 mg亚硝酸钠时,就会引起中毒.某研究小组用碘量法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有关反应如下:2NaNO2+2H2S

一般情况下,当人体一次性摄取300 mg~500 mg亚硝酸钠时,就会引起中毒.某研究小组用碘量法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有关反应如下:2NaNO2+2H2S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一般情况下,当人体一次性摄取300 mg~500 mg亚硝酸钠时,就会引起中毒.某研究小组用碘量法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有关反应如下:
2NaNO2+2H2SO4+2KI===2NO↑+I2+K2SO4+Na2SO4+2H2O
2Na2S2O3+I2===Na2S4O6+2NaI
取1 kg泡菜,榨汁,将榨出的液体收集后,加入提取剂和氢氧化钠,使泡菜汁中的亚硝酸盐都成为亚硝酸钠.在过滤后的滤液中加入氢氧化铝乳液,以除去色素.再次过滤后得到滤液,将该滤液稀释至1 L,取25.00 mL稀释后的滤液与过量的稀硫酸和碘化钾溶液反应,再选用合适的指示剂,用0.05000 mol·L1Na2S2O3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滴定次数
0.050 00 mol·L1 Na2S2O3标准溶液体积/mL
滴定前刻度
滴定后刻度
1
0.00
20.04
2
0.12
20.08
3
0.05
20.0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可选用的指示剂是________,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
(2)有经验的厨师在做泡菜时往往加入适量的橙汁,以减轻亚硝酸盐的危害.这主要是因为橙汁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C具有________性(填“氧化”或“还原”).
(3)通过计算判断若某人一次食入0.125 kg这种泡菜,是否会引起中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淀粉 蓝色刚好褪去 (2)还原
(3)3次滴定耗去Na2S2O3标准溶液的平均体积为20.00 mL.
根据2NaNO2~I2~2Na2S2O3
n(NaNO2)=0.050 00 mol·L1×0.020 L×=0.040 mol.
泡菜中NaNO2含量为:0.040 mol×69 g·mol1÷1 kg=2.76 g·kg1
0.125 kg泡菜中NaNO2含量为:2.76 g·kg1×0.125 kg=345 mg>300 mg,会引起中毒.
解析
(1)实验中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生成的I2,当I2全部反应完时达到反应终点,则可以用淀粉作指示剂,即当溶液蓝色刚好褪去时即为终点.
(2)亚硝酸盐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则加入橙汁主要是利用维生素C的还原性减小硝酸盐的含量。
举一反三
用98 %的浓硫酸(密度为1.84 g/cm3 )配制100 mL l mol/L的稀硫酸。现给出下列仪器(配制过程中可能用到):①100 mL量筒②10 mL量筒③50 mL烧杯④托盘天平⑤100 mL容量瓶⑥胶头滴管⑦玻璃棒,按使用仪器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④③⑦⑤⑥B.②⑤⑦⑥C.①③⑤⑥⑦D.②⑥③⑦⑤⑥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图示的装置中,干燥烧瓶中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胶头滴管内盛放同一种溶液。挤压胶头滴管,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A.CO2(NaHCO3溶液)产生喷泉,得到无色溶液
B.NH3(H2O含酚酞) 产生喷泉,得到红色溶液
C.SO2(品红稀溶液) 产生喷泉,得到无色溶液
D.HCl(AgNO3溶液) 产生喷泉,得到白色悬浊液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分)某校的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测定混合物各组分质量比的研究,甲、乙、丙三位同学各设计了一种实验方案如下表所示:(混合物的质量事先已称量好)
实验
序号
混合物
第一步:加入适量水,充分溶解
第二步:加入或通入的试剂
第三步:过滤后洗涤干燥所得固体
第四步:蒸发滤液得到晶体
第五步:称量,记录数据计算质量比

BaCl2
NaCl
澄清溶液
过量CO2
无固体
晶体
称量所得
晶体

CaCl2
NaCl
澄清溶液
过量饱和
Na2CO3溶液
CaCO3
NaCl
称量蒸发
所得晶体

Na2SO4
MgSO4
澄清溶液
过量NaOH
溶液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甲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中,根据称量所得到的数据,     (填“能”或“不能”)准确计算出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质量比。
(2)经讨论大家认为,乙同学所设计的实验步骤的第四步填写一定有错误。其原因是什么?                                     
(3)丙同学对实验进行了较合理的设计,将其后三步相应内容仿照前面的形式填入对应的空格内。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装置①可用于测定H2O2分解的反应速率
B.装置②中X为苯,可用于吸收氨气或氯化氢
C.装置③可用于实验室从食盐水中提取氯化钠
D.装置④可用于证明氧化性:KMnO4>Cl2>S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右图所示,集气瓶内充满某气体,置于明亮处,将滴管内的水挤入集气瓶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集气瓶内气体可能是

①NH3  ②N2、H2  ③NO2、O2 ④SO2   ⑤CH4、Cl2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C.①③④⑤D.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