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操作或描述中错误的是( )。A.将NaNO3和KCl的混合液加热并浓缩至有晶体析出,趁热过滤时,可分离出NaCl晶体B.溶剂蒸发的速度越快,或浓缩后的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下列实验操作或描述中错误的是( )。A.将NaNO3和KCl的混合液加热并浓缩至有晶体析出,趁热过滤时,可分离出NaCl晶体 | B.溶剂蒸发的速度越快,或浓缩后的溶液冷却得越快,析出的晶体颗粒就越大 | C.海带中碘元素的分离及检验时,需要向海带灰的浸取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和过氧化氢溶液 | D.纸层析法分离铁离子和铜离子实验中,点样后的滤纸需晾干后,才能将其浸入展开剂中 |
|
答案
B |
解析
晶体颗粒的大小与结晶条件有关,溶质的溶解度越小,或溶液的浓度越大,或溶剂的蒸发速度越快,或溶液冷却得越快,析出的晶体颗粒就越小,B错。 |
举一反三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实验结论一致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现象
| 实验结论
| A
| 将FeCl3溶液分别滴入NaBr、NaI溶液中,再分别滴加CCl4,振荡,静置
| 氧化性:Fe3+>Br2>I2
| B
| 除锈的铁钉在浓硝酸中浸泡后,用蒸馏水洗净,再放入CuSO4溶液中无现象
| 铁钉表面形成了一层致密稳定的氧化膜
| C
| 向某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
| 该溶液中有SO42-
| D
| 甲苯中滴入少量浓溴水,振荡,静置,溴水层褪色
| 萃取了浓溴水中的溴
| |
偶氮苯是橙红色晶体,溶于乙醇,微溶于水,广泛应用于染料制造和橡胶工业,以硝基苯、镁粉和甲醇为原料制备偶氮苯的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在反应器中加入一定量的硝基苯、甲醇和一小粒碘,装上冷凝管,加入少量镁粉,立即发生反应。 步骤2:等大部分镁粉反应完全后,再加入镁粉,反应继续进行,等镁粉完全反应后,加热回流30 min。 步骤3:将所得液体趁热倒入冰水中,并不断搅拌,用冰醋酸小心中和至pH为4~5,析出橙红色固体,过滤,用少量冰水洗涤。 步骤4:用95%的乙醇重结晶。 (1)步骤1中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剧烈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镁粉分两次加入而不是一次性全部加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3中析出固体用冰水洗涤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若要回收甲醇,实验所需的玻璃仪器除冷凝管、酒精灯、牛角管(应接管)和锥形瓶外还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取0.1 g偶氮苯,溶于5 mL左右的苯中,将溶液分成两等份,分别装于两个试管中,其中一个试管用黑纸包好放在阴暗处,另一个则放在阳光下照射。用毛细管各取上述两试管中的溶液点在距离滤纸条末端1 cm处,再将滤纸条末端浸入装有1∶3的苯环己烷溶液的容器中,实验操作及现象如下图所示:
①实验中分离物质所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法。 ②由实验结果可知:________________;利用该方法可以提纯反式偶氮苯。 |
苯甲酸常用于抗真菌及消毒防腐。实验室常用高锰酸钾氧化甲苯制备苯甲酸,其装置如图甲所示(加热、搅拌和仪器固定装置均已略去)。实验过程如下: ①将5.4 mL甲苯、100 mL水、几粒沸石加入250 mL三颈烧瓶中; ②装上冷凝管,加热至沸后分批加入16 g高锰酸钾,回流反应4 h; ③将反应混合物趁热减压过滤,并用热水洗涤滤渣,将洗涤液并入滤液中; ④滤液加入盐酸酸化后,抽滤(装置如图乙)、洗涤、干燥得苯甲酸粗产品。 在苯甲酸制备过程中发生反应:
(1)图甲冷凝管中冷水应从________(填“a”或“b”)管进入,图乙中仪器X的名称为________。 (2)实验中分批加入KMnO4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甲苯被氧化完全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抽滤操作与普通过滤相比,除了得到沉淀较干燥外,还有一个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一次过滤时,若溶液呈红色,可加入下列试剂处理________(填字母)。A.H2O | B.CCl4 | C.NaHSO3 | D.HNO3 | (6)苯甲酸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见下表:
T/℃
| 4
| 18
| 75
| 溶解度/g
| 0.18
| 0.27
| 2.20
| 洗涤苯甲酸晶体时应用________洗涤。 |
邻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是一种新颖的食品抗氧剂,其制备原理如下:
实验过程中的主要步骤如下: 步骤1:向三颈烧瓶中加入5.5 g对苯二酚,5.0 mL浓磷酸及20 mL二甲苯(装置如图所示),启动搅拌器。
步骤2:缓缓加热到100~110 ℃,慢慢滴加7.5 mL叔丁醇和5 mL二甲苯组成的溶液,30~60 min内滴完。 步骤3:升温到135~140 ℃,恒温回流2.5 h。 步骤4:将反应液冷却到120 ℃,直到反应完成。 步骤5:将反应液倒入烧杯,并用热水洗涤三颈烧瓶,洗液并入烧杯中。 步骤6:冷却结晶,抽滤,回收滤液中的二甲苯和磷酸。 步骤7:用干甲苯重结晶、脱色、冷水洗涤、干燥。 (1)磷酸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 (2)本实验中二甲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4中反应完成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7脱色时,可用的脱色剂是________。 (5)对合成得到的产品表征,还需要的主要现代分析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苯甲酸乙酯(C9H10O2)稍有水果气味,用于配制香水香精和人造精油,大量用于食品工业中,也可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溶剂等。其制备方法为:
已知:
| 颜色、状态
| 沸点(℃)
| 密度(g·cm-3)
| *苯甲酸
| 无色、片状晶体
| 249
| 1.2659
| 苯甲酸乙酯
| 无色澄清液体
| 212.6
| 1.05
| 乙醇
| 无色澄清液体
| 78.3
| 0.7893
| 环己烷
| 无色澄清液体
| 80.8
| 0.7318
| *苯甲酸在100 ℃会迅速升华。 实验步骤如下: a.在100 mL圆底烧瓶中加入12.20 g苯甲酸、25 mL乙醇(过量)、20 mL 环己烷,以及4 mL浓硫酸,混合均匀并加入沸石,按下图所示装好仪器,控制温度在65~70 ℃加热回流2 h。反应时环己烷—乙醇—水会形成“共沸物”(沸点62.6 ℃)蒸馏出来,再利用分水器不断分离除去反应生成的水,回流环己烷和乙醇。 b.反应结束,打开旋塞放出分水器中液体后,关闭旋塞。继续加热,至分水器中收集到的液体不再明显增加,停止加热。
c.将烧瓶内反应液倒入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分批加入Na2CO3至溶液呈中性。 d.用分液漏斗分出有机层,水层用25 mL乙醚萃取分液,然后合并至有机层。加入氯化钙,对粗产物进行蒸馏,低温蒸出乙醚后,继续升温,接收210~213℃的馏分。 e.检验合格,测得产品体积为12.86 mL。 回答下列问题: (1)①步骤a中使用分水器不断分离除去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步骤b中应控制馏分的温度在________。 A.65~70 ℃ B.78~80 ℃ C.85~90 ℃ D.215~220 ℃ ③加入乙醇过量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Na2CO3加入不足,在步骤d蒸馏时,蒸馏烧瓶中可见到白烟生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步骤d中的分液操作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水溶液中加入乙醚,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塞上玻璃塞。将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摇 B.振摇几次后需打开分液漏斗下口的玻璃活塞放气 C.经几次振摇并放气后,手持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 D.放出液体时,需将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 (4)该实验的产率为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