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化铝、磷化锌、磷化钙是我国目前最常见的熏蒸***虫剂,都能与水或酸反应产生有毒气体膦(PH3),PH3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在空气中自燃。我国粮食卫生标准(GB

磷化铝、磷化锌、磷化钙是我国目前最常见的熏蒸***虫剂,都能与水或酸反应产生有毒气体膦(PH3),PH3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在空气中自燃。我国粮食卫生标准(GB

题型:0110 期中题难度:来源:
磷化铝、磷化锌、磷化钙是我国目前最常见的熏蒸***虫剂,都能与水或酸反应产生有毒气体膦(PH3),
PH3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在空气中自燃。我国粮食卫生标准(GB2175-2005)规定,粮食中磷化物(以PH3计)含量≤0.05mg/kg。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下列方法对粮食中残留磷化物含量进行研究:
【实验课题】粮食中残留磷化物的定量测定
【实验原理】5PH3+8KMnO4+12H2SO4=5H3PO4+8MnSO4+4K2SO4+12H2O
2KMnO4+5Na2SO3+3H2SO4=2MnSO4+K2SO4+5Na2SO4+3H2O
【操作流程】安装蒸馏吸收装置→PH3的产生与吸收→转移褪色→亚硫酸标准溶液滴定
【实验装置】
C中盛有200g原粮;D、E、F各盛装1.00mL浓度为1.00×10-3mol/L的KMnO4溶液(H2SO4酸化)。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以磷化铝为例,写出磷化物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检查上述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用抽气泵抽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中盛装KMnO4溶液是为除去空气中可能含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B中盛装碱性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去除B装置,则实验中测得的PH3含量将______________。
(5)收集D、E、F所得吸收液,并洗涤D、E、F,将吸收液、洗涤液一并置于锥形瓶中,加水稀释至
25mL,用浓度为5×10-4mol/LNa2SO3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KMnO4溶液,消耗Na2SO3标准溶液11.00mL,则该原粮中磷化物(以PH3计)的含量为___________mg/kg。
答案
(1)AlP+3H2O==Al(OH)3↓+PH3
(2)打开抽气泵抽气,观察各装置中是否有气泡产生
(3)保证生成的PH3全部被酸性KMnO4溶液吸收
(4)还原性气体;除去空气中的O2;偏低
(5)0.085
举一反三
氮化铝(AlN)是一种新型无机材料,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生产领域。某氮化铝样品中可能含有碳或氧化铝中的一种杂质,现用如图Ⅰ所示的装置来进行检验。使氮化铝样品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AlN + NaOH + H2O = NaAlO2 + NH3↑ 根据反应中所产生氨气的体积来测定样品的氮化铝的质量分数,并根据实验现象来确定杂质的成分(实验中导管体积忽略不计)
(1)实验有关操作:
A.往圆底烧瓶中放入AlN样品wg,并向广口瓶中加入水和X液体;
B.往圆底烧瓶中加入一定体积的过量的浓NaOH溶液;
C.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D.读取收集到的水的体积;
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中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广口瓶中的试剂X可选用_______________(填选项的标号)
A、丁烷 B、酒精 C、植物油 D、四氯化碳
其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束后,若观察到烧瓶中还有固体,则样品中含有的杂质是___________。
(5)实验结束后,量筒中收集到水的体积为aL,若当时的实验条件为标准状况,则样品中AlN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AlN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1),这一测定结果比实际值偏低,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人建议改用图Ⅱ装置进行同样实验,欲通过测定烧杯中硫酸的增重来确定样品AlN的质量分数。你认为这样的改进是否可行?_____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某课外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铁与硫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反应所得固体M的成分,设计了如下图装置。
倾斜A使稀硫酸(足量)与固体M充分反应,待反应停止后,B装置增重,C装置中溶液无变化,反应后进入量气管气体的体积为Vm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由上述实验事实可知:
(1)①固体M中一定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中一种物质的质量可以确定为___________g(用代数式表示)。
(2)B装置的名称是________。 写出B装置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实验中没有B装置,则C装置中产生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稀硫酸和固体M反应后溶液中还残留淡黄色固体,该固体是_____________,要分离出该固体,在实验操作中,除烧杯外还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
(5)通过进一步实验,测得固体M中各种成分的质量之和小于反应前铁粉和硫粉的质量之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
a.M中有未反应的铁和硫
b.测定气体体积时水准管的水面高于量气管的水面
c.A中留有反应生成的气体
d.气体进入D装置前未用浓硫酸干燥
题型:0110 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甲酸(HCOOH)是一种有刺激臭味的无色液体,有很强的腐蚀性。熔点8.4℃,沸点100.7℃,能与水、乙醇互溶,加热至160℃即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氢气。
(1)实验室可用甲酸与浓硫酸共热制备一氧化碳:HCOOHH2O+CO↑,实验的部分装置如下图所示。制备时先加热浓硫酸至80℃-90℃,再逐滴滴入甲酸。
①从下图挑选所需的仪器,画出Ⅰ中所缺的气体发生装置(添加必要的塞子、玻璃管、胶皮管,固定装置不用画),并标明容器中的试剂。
②装置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可用甲酸制备甲酸铜。其方法是先用硫酸铜和碳酸氢钠作用制得碱式碳酸铜,然后再与甲酸斥制得四水甲酸铜[Cu(HCOO)2·4H2O]晶体。相关的化学方程式是:
2CuSO4+4NaHCO3==Cu(OH)2·CuCO3↓+3CO2↑+2Na2SO4+H2O
Cu(OH)2·CuCO3+4HCOOH+5H2O==2Cu(HCOO)2·4H2O+CO2
实验步骤如下:
Ⅰ、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③步骤ⅰ是将一定量CuSO4·5H2O晶体和NaHCO3固体一起放到研钵中研磨,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④步骤ⅱ是在搅拌下将固体混合物分多次缓慢加入热水中,反应温度控制在70℃-80℃,如果看到
______________(填写实验现象),说明温度过高。
Ⅱ、甲酸铜的制备: 将Cu(OH)2·CuCO3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热的蒸馏水,再逐滴加入甲酸至碱式碳酸铜恰好全部溶解,趁热过滤除去少量不溶性杂质。在通风橱中蒸发滤液至原体积的1/3时,冷却析出晶体,过滤,再用少量无水乙醇洗涤晶体2-3次,晾干,得到产品。
⑤“趁热过滤”中,必须“趁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用乙醇洗涤晶体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0123 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草酸(H2C2O4)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为探究草酸的性质,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了有关资料,有关物质的部分性质如下表
[实验一]根据下图提供的仪器和试剂(可重复使用),设计实验证明草酸的受热分解产物中含有CO2
CO(部分夹持仪器和加热装置省略)
(1)用字母表示接口的正确连接顺序。 a→b→c→____→____→d→e→____→____→____→____→尾气处理
(2)用上图提供的仪器和试剂做实验时,装置B中出现白色浑浊,也不能说明一定有CO2,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提出改进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改进后装置进行的实验时,要先加热_______装置,(填“A”、“B”、“C”、“D”、“E”,下同)后加热________装置;能证明分解产物中有CO的实验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 探究草酸与酸性高锰酸钾的反应
(4)向草酸溶液中逐滴加入硫酸酸化高锰酸钾溶液时,可观察到溶液由紫红色变为近乎无色,可推测草酸可能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学习小组的同学发现,当向草酸溶液中逐滴加入硫酸酸化高锰酸钾溶液时,溶液褪色总是先慢后快。为探究其原因,同学们做了如下的对比实验
该对比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福建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Cu(OH)2受热分解产物及产物性质设计如下实验过程(原子量:H-1 O-16 Cu -64 ):
(1)取0.98g Cu(OH)2固体加热,有铜的氧化物生成,其质量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产物A、B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和Cu2O。
(2)为探究产物A能否被NH3还原设计如下实验装置(夹持及尾气处理装置未画出)
实验中观察到A变成红色物质,同时生成一种无污染的气体,该气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有人认为在装A物质的试管与烧杯之间需加一个防倒吸装置,你认为是否有必要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取少量产物B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得到蓝色溶液,同时观察到容器中还有红色固体存在,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以上实验可以判断出高温时A与B的稳定性大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广东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