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用下面装置实现铜与浓、稀硝酸反应,过程如下:I.取一段铜丝,用稀硫酸除去铜锈[主要成分是Cu2(OH)2CO3]。Ⅱ.将洗涤后的铜丝做成匝数较多的螺旋状。

某同学用下面装置实现铜与浓、稀硝酸反应,过程如下:I.取一段铜丝,用稀硫酸除去铜锈[主要成分是Cu2(OH)2CO3]。Ⅱ.将洗涤后的铜丝做成匝数较多的螺旋状。

题型:湖南省月考题难度:来源:
某同学用下面装置实现铜与浓、稀硝酸反应,过程如下:
I.取一段铜丝,用稀硫酸除去铜锈[主要成分是Cu2(OH)2CO3]。
Ⅱ.将洗涤后的铜丝做成匝数较多的螺旋状。
Ⅲ.按下图所示连接仪器、检查气密性、装入化学试剂。
(1)过程I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2)过程Ⅱ将铜丝做成螺旋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程Ⅲ的后续操作如下:
①为使浓硝酸与铜丝接触.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当红棕色气体较多时,轻抽注射器使反应停止,关闭a,取下注射器。
②换入另一注射器后,打开b和分液漏斗活塞,玻璃管充满稀硝酸时,关闭b打开a,可见无色气体产生。稀硝酸充满玻璃管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NO+NO2+2NaOH==2NaNO2+H2O;2NO2+2NaOH==NaNO3+NaNO2+H2O,NO和NO2的混合气体的组成可表示为NOx。将该混合气体通入NaOH溶液被完全吸收时,x的取值范围应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u2(OH)2CO3+4H+==2Cu2++CO2↑+3H2O
(2)增大铜丝与酸的接触面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3)打开止水夹a和b,从注射器中推入空气;将玻璃管中的NO2排出
(4)
举一反三
X、Y和W为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元素,X和Y同主族,Y和W的气态氢化物具有相同的电子数。X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
(1)某小组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图(图中夹持和加热装置略去),分别研究YX2和W2的性质。
①分别通入YX2和W2,在装置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否相同________ (填“相同”或“不相同”);若装置D中装的是铁粉,当通入足量W2时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若装置D中装的是五氧化二钒,当通入足量YX2时,打开K通入适量X2,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
②若装置B中装有5.0mL 1.0×10-3mol/L的碘水,当通入足量W3完全反应后,转移
5.0×10-5mol电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将足量的YX2通入一支装有氯化钡溶液的试管,未见沉淀生成,向该试管中加入过量的下列溶液就有沉淀生成 _________(填字母)。
A.氨水     B.稀盐酸     C.稀硝酸     D.氯化钙
(3)若由元素Y和X组成负二价酸根Z,Z中Y和X的质量比为m(Y):m(X)=4:3,当W2与含Z的溶液完全反应后,有浅黄色沉淀产生,取上层清液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湖南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所示是用于气体制备、干燥、性质验证、尾气处理的部分仪器装置(加热及夹持固定装置均已略去)。请根据下列要求回答问题。
(1)若烧瓶中盛装锌片,分液漏斗中盛装稀硫酸,则:
① 当仪器连接顺序为A→C→B→B→D时,两次使用B装置,其中所盛的药品依次是CuO、无水CuSO4粉末。此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 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② 为了使B中CuO反应充分,在不改变现有药品的条件下,可采取的方法有(写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加热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
(2)若烧瓶中盛装Na2O2固体,分液漏斗中盛装浓氨水,慢慢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则: ① 烧瓶内产生的气体主要有(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用产生的气体做氨的催化氧化实验,各仪器装置按气流方向从左到右连接顺序是(填字母)(  )→(  )→(  )→E
③试管B中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福建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某化学学习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来探究相应物质的化学性质的顺序。选择适当试剂完成实验A、B、C,并得出相应的实验结论。
实验A、B、C所用试剂或所得结论列于下表中。 
(1)乙装置的名称____________。 
(2)请填写①~⑤的试剂名称或实验结论: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⑤ ____________
(3)小明利用该装置自行设计了一个实验——证明NO2具有氧化性(注:丙中已事先添加Na2S溶液)。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①如何检验该装置的气密性:_____________ ;
②打开甲装置的活塞后,装置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
③某同学对小明的实验设计提出了质疑,认为丙中溶液变浑浊不足以证明NO2具有氧化性,你认为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用化学反应方程式和简要文字回答)
④NO2气体有毒,应用NaOH溶液吸收,请写出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
题型:福建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可利用下图中的实验装置测定足量铜与适量一定浓度的浓硝酸反应生成的NO气体和NO2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用m表示),其中装置C由广口瓶和量气管组成,量气管由甲、乙两根玻璃管组成,用橡皮管连通,并装入适量水,甲管有刻度(0mL~50mL),乙管可上下移动。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气体(NO和NO2)发生装置应选择____________  (填装置序号)。
(2)实验中的气体(NO和NO2)通入C装置,请在上图的广口瓶中将导气管画出。
(3)要测定m值,需要将C中的溶液进行中和滴定,由于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把酸碱指示剂氧化褪色而影响实验。因此,中和滴定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 。
(4)连接好装置,检查气密性后,应进行两步必要的操作:
第一,打开b,向C装置的乙管中加适量水;
第二,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前甲、乙两管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最后读数时乙管的液面高于甲管的液面。此时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
(6)实验后若量气管中气体的体积(换算成标准状况下)为V L,C中硝酸的物质的量为n mol,则用含n和V的式子表示m=_____________(结果可不必化简)。若不进行(5)的操作,测定结果会_____________ 。(填“偏小”、“偏大”或“不影响”)
题型:山西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新切开的苹果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表面会变黄,最终变成褐色,这种现象在食品科学上通常称为“褐变”。 关于苹果褐变的原因有以下两种说法:
A.苹果中的Fe2+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了Fe3+        
B.苹果中的酚类物质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了      
究竟哪种说法正确,某合作小组同学通过实验进行了探究。
材料:苹果、浓度均为0.1mol·L-1的盐酸、氯化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亚硫酸钠溶液、硫氰化钾溶液、开水
(1)探究1:
(2)探究2:查阅文献:    
Ⅰ.苹果中含有多酚和多酚氧化酶,苹果褐变是氧气、酚类、酚氧化酶共同作用生成了醌类物质的缘故。苹果中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温度为35℃左右、活性pH约为5.5。    
Ⅱ.酚类物质遇FeCl3溶液常发生显色反应而呈现一定颜色,如苯酚显紫色,对苯二酚显绿色,甲基苯酚显蓝色。      
该小组将刚削皮的苹果切成七块,进行如下实验验证。请填写下表中相应的结论
(3)问题与讨论:
①0.1mol·L-1的碳酸氢钠溶液和亚硫酸钠溶液的pH相近,亚硫酸钠溶液却能阻止苹果褐变,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褐变会影响苹果的品质和口感,试举出家中防止削皮苹果褐变的两种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安徽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