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处于平衡状态的反应:A(g)+3D(g)2E(g);ΔH<0。为了使平衡向生成E的方向移动,最适宜的条件是①高温;②低温;③高压;④低压;⑤加催化剂;⑥除去

有一处于平衡状态的反应:A(g)+3D(g)2E(g);ΔH<0。为了使平衡向生成E的方向移动,最适宜的条件是①高温;②低温;③高压;④低压;⑤加催化剂;⑥除去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有一处于平衡状态的反应:A(g)+3D(g)2E(g);ΔH<0。为了使平衡向生成E的方向移动,最适宜的条件是①高温;②低温;③高压;④低压;⑤加催化剂;⑥除去E。
A.①、③和⑥B.②、③和⑥C.①、④和⑥D.②、③、⑤和⑥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反应A(g)+3D(g)2E(g),ΔH<0,是一个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故①错误,②正确;增大压强,平衡向着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即逆向进行,减小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故③正确;④错误;加催化剂不会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故⑤错误;分离出E,即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故⑥正确.故选B。
点评:根据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温度、压强、浓度等回答。
举一反三
(13分)碳及其化合物有广泛的用途。
(1)写出用碳棒作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离子方程式:                  
(2)将水蒸气通过红热的碳即可产生水煤气。反应为:C(s)+H2O(g)      CO(g)+H2(g)  
ΔH=" +131.3" kJ•mol-1,以上反应达到平衡后,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以下措施有利于提高H2O的平衡转化率的是  
A.升高温度  B.增加碳的用量C.加入催化剂D.用CO吸收剂除去CO
(3)将一定量的CO(g)和H2O(g)分别通入到体积为2.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CO(g)+H2O(g)      CO2(g)+H2(g),得到如下数据:
温度/℃
起始量/mol
平衡量/mol
达到平衡所
需时间/min
H2O
CO
H2
CO
900
1.0
2.0
0.4
1.6
3.0
通过计算求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工业生产是把水煤气中的混合气体经过处理后获得的较纯H2用于合成氨。合成氨反应原理为:N2(g)+3H2(g) 2NH3(g)  ΔH=-92.4kJ•mol-1。实验室模拟化工生产,分别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反应,N2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与实验Ⅰ比较,实验Ⅱ改变的条件为                              ,判断依据是                                                                
②实验Ⅲ比实验Ⅰ的温度要高,其它条件相同,请在下图中画出实验Ⅰ和实验Ⅲ中NH3浓度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一定条件下反应2AB(g)  A2(g)+B2(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
A.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2,同时消耗2n molAB
B.容器内,3种气体AB、A2、B2共存
C.容器的总压强不变
D.容器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随时间变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从植物花汁中提取的一种有机物,可简化表示为HIn,在水溶液中因存在下列电离平衡,故可用作酸、碱指示剂:

在上述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最终能使指示剂显黄色的是 (  )
A.盐酸B.NaHCO3溶液C.NaHSO4溶液D.Na2O2(固体)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反应:L(s)+aG(g)bR(g) 达到平衡时,温度和压强对该反应的影响如图所示:图中压强p1>p2,x轴表示温度,y轴表示平衡混合气中G的体积分数。据此可判断(   )
A.上述反应 △H<0B.上述反应△H>0
C.a>bD.a<b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分)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
CO2(g)+H2(g) CO(g)+H2O(g),
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t℃
700
800
830
1000
1200
K
0.6
0.9
1.0
1.7
2.6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                                
(2)该反应为           反应(选填吸热、放热)。
(3)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 c(CO)不变
c.υ(H2)=υ(H2O)      d.c(CO2)=c(CO)
(4)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