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英国人在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来到中国,这一年他可能经历的事情是A.北京的朋友邀请他看京剧演出B.邀请中国朋友去他乘坐的船上参观蒸汽机C.看到机户和机工

一个英国人在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来到中国,这一年他可能经历的事情是A.北京的朋友邀请他看京剧演出B.邀请中国朋友去他乘坐的船上参观蒸汽机C.看到机户和机工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一个英国人在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来到中国,这一年他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A.北京的朋友邀请他看京剧演出
B.邀请中国朋友去他乘坐的船上参观蒸汽机
C.看到机户和机工因工资纠纷到衙门打官司
D.收到国内来信说英王解散了议会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A不对,乾隆末年,徽剧进京,风行一时,道光年间,“徽汉合流”,融合兼收,形成新剧种——京剧。B不对,蒸汽机是1765年英国工业革命开展以后出现。D不对,17世纪英国已经完成资产阶级革命,18世纪中期不可能出现英王解散议会的情形。明朝时期已经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资本主义萌芽,C符合题意.
点评:本题可用关键词排除法,主要分为范围关键词排除法、主题关键词排除法两种。
1、范围关键词排除法:所谓范围关键词排除法,就是指题干确定了某一个范围(如时间、地点、人物、领域等),由此便排除了与此范围以外的题支。2、主题关键词排除法:所谓主题关键词排除法,就是指题干确定了某一主题,便可排除与此主题无关的题支。
举一反三
出现在明朝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的实质是
A.奴隶制生产关系B.封建生产关系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明清时期,苏州、杭州和景德镇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共同标志是
A.“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出现
B.行业分工和生产过程的分工非常细密
C.官营手工业占据优势,迅速发展
D.以盈利为目的的商品生产过程中劳资双方雇佣关系的确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中学高中历史选修班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末清初之际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观点的根本原因”时,众说纷纭。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 B.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反映
C.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D.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结果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中国古代某地居民一份职业结构,据此判断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在何时何地?
 类别
自耕农.地主
佃农
工场主
商人
占总人口比例
24%
36%
30%
10%
A.汉代江南     B.唐代关中
C.宋代太湖     D.明代苏杭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B.“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
C.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D.“借问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