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分)把握历史发展的整体特征,总结历史发展规律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学者杉原薰认为:“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5分)把握历史发展的整体特征,总结历史发展规律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学者杉原薰认为:“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主要指中国)的奇迹,结尾简短的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海有相当少量的人口,似乎享有甚至更快的人均增长率(尽管或许不是太快)。如果世界结束于1945年,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我们中的大部分人——至少是在西方——伴随着北大西洋的胜利和一个高消费、高能源利用和高劳动生产力的世界的诞生成长。”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你支持或反对“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主要指中国)的奇迹”观点的主要理由。(4分) (2)写出19世纪中期以来推动经济史主体在“西方”成长的主要政治、经济与科技因素。(6分)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点是“沉沦”,近代中国的后期,其基本特点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3)从“沉沦”的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涉及到1840~1911年中国历史的哪些重大事件?从“上升”的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1911~1919年,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0分) 材料三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全球通史》中这样写到:“(本书)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整个人类,而不是局限于西方人或非西方人。本书的观点,就如一位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球体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伦敦或巴黎、北京或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截然不同。” (4)材料三是从什么角度看待历史的?其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5分) |
答案
(1)支持:明清时期,我国古代农耕文明高度发达,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较大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社会经济的整体水平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一时期西方国家的发展主要建立在对外财富掠夺基础上,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高。(4分)反对:尽管农耕经济的水平仍然较高,但商品经济的发展严重受阻,资本主义萌芽成长缓慢;而新航路开辟以后的三百年,西欧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奠定了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基础。(4分) (2)因素:政治上: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完善。经济上:两次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科技:自然科学发展迅速,进化论、电磁学、相对论、量子理论等成果促进人类进步。(6分) (3)“沉沦”: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分)“上升”:辛亥革命;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黄金时期”或民族工业的“春天”);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6分,答出任意3个事件即可) (4)把地球作为一个整体,关注人类整体而不是局部(或全球史观)。(3分)有利于把握人类文明的整体特征,承认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尊重各国历史,平等对待各国历史。(2分)(其他说法,言之有理即可) |
解析
明清时期,我国古代农耕文明高度发达,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较大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社会经济的整体水平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完善。两次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自然科学发展迅速,进化论、电磁学、相对论、量子理论等成果促进人类进步。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举一反三
清朝的海禁政策对中国发展造成的影响是( ) ① 阻止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②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堵塞了东西经济文化交流的渠道 ④造成了中国与西方力量对比的逆转 |
据张瀚《松窗梦语》记载,明朝中后期杭州仁和县张毅庵, 其丝织品“备极精工”,人相争购,逐渐富裕,从一张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雇请“各色人匠”,因此“家业大饶”。上述材料本质上反映了( )
A.明朝后期杭州的丝织业发达 | B.杭州丝织品做工精致,深受欢迎 | C.杭州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D.杭州人辛勤劳动,因此逐渐致富 |
|
山西太原“王家大院”被专家称为“中国民间故宫”、“华夏民居第一宅”。卖豆腐 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经商做官发财后,大兴 土木。这一现象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是:A.破坏生态环境 | B.使手工业品缺乏市场 | C.影响工商业扩大再生产 | D.影响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
|
万历四十一年(1631年),浙江崇德的石门镇原来“镇油坊二十家、杵油须壮有 力者,夜作晓罢,即丁夫不能日操杵,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镇民少、辄募旁邑为佣,其 就募者,类赤身无赖,或故髡钳而匿名避罪者,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一夕作,佣直二铢而 赢”。上述材料主要说明当时A.江浙一带出现新的生产关系 | B.油坊主招募邻近游民进行生产 | C.油坊的经营方式属于家庭手工业 | D.民营手工业超过了官营手工业 |
|
清初曾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愈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反映的实质是A.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 | B.清政府鼓励发展小机户 | C.封建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 D.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