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分)不同时期的商业和商人组织反映了我国商业、经济、社会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牙行是我国古代从事贸易中介的商业组织(该图为洛阳牙行标记)。明朝

(20分)不同时期的商业和商人组织反映了我国商业、经济、社会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牙行是我国古代从事贸易中介的商业组织(该图为洛阳牙行标记)。明朝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0分)不同时期的商业和商人组织反映了我国商业、经济、社会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牙行是我国古代从事贸易中介的商业组织(该图为洛阳牙行标记)。明朝规定“选有资产的人户充任,官府颁发‘牙帖’”。领帖者需交“帖费”和税银,统称牙税。明《长沙府志》记载“湘潭牙行获利逾千。金”。明末清初,长沙城外的市镇成为商品集中收购的市场,牙人开始充当收购的中介人,牙行数量剧增,如粮食行、盐行、铁行等。牙行兴盛又带动了店铺的增加,1772年,城外各市镇共有门摊189家。

(1)材料一中牙行的兴盛反映了什么现象?牙行的兴盛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有怎样的推动作用?(8分)   
材料二中国近代“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迫使国人“开眼见世界”。绅商们提出‘‘决
胜于商战”的口号,指出“握四民之纲者,商也”,应“以商立国”。……1904年元月,商部颁布《商会简明章程》,商会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商人以激奋昂扬之势担当起历史赋予的新使命。
——《徽州旅沪同乡会与社会变迁》(《历史研究》2011年03期)
(2)据材料二概括“决胜于商战”提出的时代背景。“历史赋予的新使命”的具体表现
有哪些?(6分)
材料三枣庄市工商业联合会又称枣庄商会。(该图为工商业联合会图标)它作为政府管理非公有刺经济的助手,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枣庄市各类商会多达70家,如06年成立的枣庄市浙江商会包含法人企业一百多家,有市政工程、房地产开发、高科技、餐饮娱乐等行业。商会始终坚持“桥梁、纽带、助手、服务”的宗旨,积极协助枣庄市政府部门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慈善捐助,取得了显著成绩。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枣庄市浙江商会的成立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4分)
(4)如果以“我国商业组织的变迁”为题目进行研究,你准备通过怎样的途径来搜集哪些史料?(2分)。
答案
(20分)
(1)反映了商品贸易的兴盛,商人群体的壮大。(2分)作用:推动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
展;增加了政府的税收;带动了工商业市镇的发展。(6分)
(2)时代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眼看世界”思潮的影响;民族工业的发展。(3分)
具体表现:兴起了“实业救国”的热潮;涌现出一批实业家,民族工业有了较快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3分)
(3)促进了枣浙两地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有助于两地政府对民营企业的管理;有利于政府的招商引资。(4分,任答两点即可)
(4)途径:通过查阅档案记录、回忆录、照片、文物古迹、其他实物、网络资料等途径。内容:关于我国商业发展的资料,关于商业组织、商人会馆、商部等有关资料。(2分,本问属开放设问,其他言之有理可酌情得分。)
解析

举一反三
有学者认为,从19世纪中期起,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政治思想观念的变化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
一、1840~1895年,中国原有的政治思想观念对西方现代观念选择性吸收,从儒学经世致用为主导应付重重危机,从而产生“中国近代观念”。
二、1895~1915年,中国人以最开放的心态学习并接受西方现代观念,形成“中国现代观念”。
三、191 5年以后,特别是1919年以后,中国人对所有外来观念进行消化、整合和重构,将它们定型为“中国当代观念”。,
回答问题
(1)明末清初经世致用思想盛极一时,分析这一思想形成的社会原因。(6分)试列举第一阶段中国人“选择性吸收”西方现代观念而产生的近代政治思想观念。(4分)
(2)社会主流思想观念主导社会行动。你认为第二阶段形成的“中国现代观念”是如何影响中国的社会行动的?(6分)
(3)在第三阶段,“革命”成为“中国当代观念”的核心。分析1919年后“革命”观念流行的主要原因。(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共计一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B.“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C.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
D.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自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仁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也出现在江南其他一些城市。这种现象出现反映了:
A生产力的发展      B粮食产量增加富裕了一定的劳动力
C劳动力专业化出现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三六一
材料二: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蒋以化:《西台漫记》卷四
材料三:永乐二年,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材料四: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十四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了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卷十二
材料五: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
材料六:“农为天下之本分,而工贾皆其末也……工贾取其利,而失之义,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雍正王朝》
请回答:
(1)材料1、2、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2分)你认为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2)材料4、5、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2分)你认为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有哪些?(4分)
(3)材料6反映了什么思想?(1分)请简要评价此思想。(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5分)把握历史发展的整体特征,总结历史发展规律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学者杉原薰认为:“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主要指中国)的奇迹,结尾简短的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海有相当少量的人口,似乎享有甚至更快的人均增长率(尽管或许不是太快)。如果世界结束于1945年,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我们中的大部分人——至少是在西方——伴随着北大西洋的胜利和一个高消费、高能源利用和高劳动生产力的世界的诞生成长。”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你支持或反对“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主要指中国)的奇迹”观点的主要理由。(4分)
(2)写出19世纪中期以来推动经济史主体在“西方”成长的主要政治、经济与科技因素。(6分)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点是“沉沦”,近代中国的后期,其基本特点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3)从“沉沦”的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涉及到1840~1911年中国历史的哪些重大事件?从“上升”的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1911~1919年,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0分)
材料三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全球通史》中这样写到:“(本书)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整个人类,而不是局限于西方人或非西方人。本书的观点,就如一位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球体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伦敦或巴黎、北京或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截然不同。”
(4)材料三是从什么角度看待历史的?其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