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泰国偏处西方,人口稀少,经济落后。秦孝公做   国君时,发愤图强,下令求贤。商鞅是卫国的破落贵族。他听说秦孝公下令求贤,来到秦国。秦孝公

阅读下列材料:     泰国偏处西方,人口稀少,经济落后。秦孝公做   国君时,发愤图强,下令求贤。商鞅是卫国的破落贵族。他听说秦孝公下令求贤,来到秦国。秦孝公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     
泰国偏处西方,人口稀少,经济落后。秦孝公做   国君时,发愤图强,下令求贤。商鞅是卫国的破落贵族。他听说秦孝公下令求贤,来到秦国。秦孝公听商鞅谈论富国强兵之道,一连几天不知疲倦,非常赞同他的变法主张。     
变法开始以前,商鞅怕人民不相信他颁布的法令,就在国都南门立了一根高3丈的木杆,下令说:   有谁把木杆移到北门,就赏赐他10金。开始时人们只是观望,没有人去搬。商鞅又下令将赏金增加到50金。有一个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把木杆扛到北门。果然得到50金的重赏。这个消息一传开,商鞅再颁布法令,人们就都相信了。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开始变法。颁布法令规定:打破过去土地上的纵横田界,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在战争中立的军功越大,授予的爵位越高,赐给的田宅也越多;全国设置31个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商鞅变法剥夺了旧贵族的特权,遭到他们强烈地反对。太子师傅公子虔、公孙贾等鼓动太子破坏新法。商鞅割了公子虔的鼻子,在公孙贾脸上刺了字,这样,新法得以顺利推行。秦孝公死后,旧贵族联合起来反对商鞅,公子虔诬告商鞅谋反,商鞅被车  裂。但是新法并未废除,在泰国继续得到推行。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请回答:商鞅变法的原因有哪些?措施有哪些?取得了怎样的成效?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原因:(1)战国初期,泰国落后于其他六国。 (2)秦孝公决心变法图强。(3)商鞅个人的作用。措施:军功爵制;什伍组织;废井田,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废分封、建县制;什伍连坐制度;轻罪重刑;焚烧诗书。成效:沉重地打击了旧贵族,发展了地主经济,增强了国力,同时也壮大了军事力量,稳定了统治秩序,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成功原因:(1)新法运用法家思想,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满足了统治者富国强兵、加强统治的需要。(2)“商君之法”在当时已经深入人心,以至“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3)商鞅个人的改革精神,不惧权贵,执法如山。
举一反三
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晚期消极因素逐渐增大,主要在于它  [     ]
A、皇权专制具有个人独断性和随意性,难免决策失误
B、大小官吏唯上是从,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
C、官僚机构的膨胀导致官僚主义和贪污腐化之风盛行
D、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题型:0103 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资本主义萌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明朝中后期在江南稀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出现标志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成长
D.清代资本主义萌芽壮大,逐渐取代了自然经济
题型:河北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     ]
A.手工业者的发展使劳动力需求增加
B.农业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富裕劳动力
C.劳动力的商品化开始出现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普及
题型:0107 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一个英国人在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来到中国,这一年他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     ]

A.看到机户和机工因工资纠纷到衙门打官司
B.邀请中国朋友去他乘坐的船上参观蒸汽机
C.北京的朋友邀请他去看京剧演出
D.收到国内来信说英王解散了议会
题型:0107 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不属于宋代纺织业发展表现的是 

[     ]

A.棉花种植推广到闽粤地区
B.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地区
C.丝织工艺水平有新的提高
D.纺织业中出现自由劳动力市场
题型:0113 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