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陈杞世家》:“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也。周武王克殷商,乃复求舜后……封之于陈。”材料中包含的准确信息有 ①西周政权的建立 ②西周实行分封制 ③武王子
题型:江苏期中题难度:来源:
据《陈杞世家》:“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也。周武王克殷商,乃复求舜后……封之于陈。”材料中包含的准确信息有 ①西周政权的建立 ②西周实行分封制 ③武王子弟受封于陈国 ④宗法制是西周政治的特征 |
[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
答案
C |
举一反三
柳宗元《封建论》言:“陵夷迄于幽、厉,(周)王室东徙,而自列为诸侯。厥后,问鼎之轻重者有之,射王中肩者有之,伐凡伯、诛苌弘者有之,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这些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 ] |
A.东周时期我国封建制逐渐形成 B.周朝推行的分封制在走向崩溃 C.东周的统治越来越腐败 D.诸侯争霸导致天下大乱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
——《孟子?告子》 |
材料二 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
材料三 主父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馀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於是,上从其计。 |
──《史记?平津侯列传》 |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
——《明太祖实录》 |
材料四 (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
——《经世大典叙录?官制》 |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述的是一种什么政治制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诸侯对天子有何义务(不得摘抄材料原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在任用地方管理人员上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概括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矛盾。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两位君主的相应解决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四反映了元初地方行政设置发生怎样的变化?有何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以上有关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来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趋势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07年1月8日,安徽六安一个古墓的墓主被确定,墓主为西汉六安国第一代。据文献记载,西汉时六安为六安国封地,汉武帝时封胶东康王少子庆为六安王,历五代,王莽时绝。根据这一材料可以断定 |
[ ] |
A.两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一直以分封制为主 B.汉武帝分封大批刘姓诸侯王以拱卫中央 C.汉武帝颁布,分封制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D.分封制是我国封建社会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 |
《全球通史》中指出:“随着经济商品化,土地成为可以自由买卖的一种财产。富有的商人获得了大笔地产,贵族们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不再像过去那样向村社头领收取一定量的地租,而是派人直接向农民索取更多的地租。”古代中国出现这种现象之时,政治上主要表现为 |
[ ] |
A.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开始实行分封制 C. 分封制被严重破坏 D.礼乐制度的崩溃 |
在下列甲骨文字中描述分封制度的是 |
[ ] |
A、四手共抬一 B、执干戈以卫社稷 C、阡陌纵横之农田 D、巡行于通卫以保卫城邑之安全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