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国古代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是一部具有世界眼光、记述当时中华民族所知的那个世界的历史。在《史记》中,司马迁记述了朝鲜、越南、印度以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国古代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是一部具有世界眼光、记述当时中华民族所知的那个世界的历史。在《史记》中,司马迁记述了朝鲜、越南、印度以及中亚各国的历史。 史学界认为,希罗多德(约公元前484—425年)是第一个具有“世界眼光”的史学家,所著《历史》是西方最早的一部“世界史”。……他笔下的世界,除希腊本土外,还包括了西亚、北非、黑海沿岸、地中海沿岸、意大利等许多地方。 ——张广勇《全球通史·导论》 材料二:美洲作物引进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其中既有玉米、甘薯、马铃薯这样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有花生、向日葵一类的油料作物;既有番茄、辣椒、菜豆、番石榴、番荔枝等果蔬,又有烟草、陆地棉(美棉)这样的嗜好作物和衣被作物,总数超过二十种。……在不长的时间中获得了相当快的发展,不少在今天的作物构成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究其原因,与明清以来人口急增导致的人地矛盾加剧及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王宝卿《明清以来美洲作物的引种推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材料三:传统文化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周围各国称“夷”(未开化的野人)。鸦片战争前人们认为西方的科学技术是“奇技淫巧”,皆“耻言西学,有谈者则诋为汉奸,不齿士类。” 鸦片战争后先是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随之掀起了学习西学、翻译西书的浪潮。19世纪60年代起,“天朝”与“夷”的对称演变为“中国”与“西洋各国”“泰西各国”的对称,“夷务”也就演变为“洋务”。 ——王中禄《天朝上国的反思》 (1)根据材料一,说明古代世界文明所呈现出的特点。(3分)结合古代中国、希腊和罗马的政治文明印证这一特点。(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外来作物的传入引种对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6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人们对西学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人们态度变化的原因。(6分) (4)通过对材料“东西方文明”历史现象的探究,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6分) |
答案
(1)特点:古代世界文明呈现出明显不同的地域特色。(3分) 印证:古代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希腊的城邦政治特别是雅典的民主政治;罗马完备的法 体系各具特色。(3分) (2)影响:丰富了农作物的种类,改变了农产品结构;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缓解了人口激增的压力;推动了农业商品化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等。(6分,答出三点即可) (3)变化:由排斥到接受。(2分) 原因: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先进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学习西方的思想成为一股社会思潮;洋务派学习西方科技,掀起洋务运动。(6分) (4)启示:尊重文明的多样性(或尊重各国优秀文明及其历史传统);加强东西方文明交流;对待东西方文明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等。(只要论之有据,合乎情理,也可酌情给分但总分不得超过6分) |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是有关“东西方文明”历史现象的探究的专题内容。(1)“司马迁记述了朝鲜、越南、印度以及中亚各国的历史。”可知他眼中的世界就是东亚、中亚各国;有材料中“他笔下的世界,除希腊本土外,还包括了西亚、北非、黑海沿岸、地中海沿岸、意大利等许多地方。”可见他眼中的世界史是西亚、北非、黑海沿岸、地中海沿岸、意大利,两人共同的地方是他们眼中的世界史是不同的地域性的。 (2)首先是增加了农作物的品种;根据“在不长的时间中获得了相当快的发展,不少在今天的作物构成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得知改变了原来农产品结构;根据“与明清以来人口急增导致的人地矛盾加剧及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可知,养活了更多的人口,也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3)关于态度,根据“鸦片战争前人们认为西方的科学技术是“奇技淫巧”,皆“耻言西学,”可见是排斥西学;根据“鸦片战争后先是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随之掀起了学习西学、翻译西书的浪潮,可见是学习,效仿,变为接受。关于原因,可根据材料中提到的时间分条作答:首先是鸦片战争的打击下中国战败的刺激;其次是先进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模范作用;再次是19世界60年代中洋务运动的作用。 (4)启示是开放性思维能力的考察,可以分别从以上几个材料中得出,材料一说明不同的文明各有长处;材料二说明不同的文明通过交流和碰撞更会丰富自己的文明;材料三说明要善于吸收不同文明的长处为我所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言之成理即可。 |
举一反三
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旧贵族阶层不断遭到打击。下列对其权益有较强冲击作用的是A.君轻民贵思想、焚书坑儒 | B.有教无类思想、郡县制 | C.有教无类思想、中朝的设立 | D.“仁”的思想、郡县制 |
|
下图为安徽博物院馆藏文物鄂君启金节,1957年安徽省寿县出土。自铭“金节”,是战国时期楚怀王颁发给鄂君启运输货物的免税通行凭证。舟节文字规定鄂君使用船只的限额是150艘,车节规定的运输限额是50辆,都是自鄂出发,一年均往返一次。节文还规定载运牛、马及有关折算的办法,禁止运输铜和皮革等物资。凭此节通过各处关卡可以免税,否则必须征税。对该金节认识正确的是
①是研究当时楚国的交通、商业的重要实物史料 ②表明当时楚国王权的集中和强化 ③节中文字字体后来演变为小篆,通行全国 ④证明当时楚国经济领先于其它各国 |
秦朝设官有职、爵、秩之别。职为官员实际职务;爵主要用于奖励有功者,沿用战国二十级军功爵;秩表示官员俸禄等级高低、以石为计算单位。这一规定A.保护了贵族利益 | B.规范了官员行为 | C.维护了官僚政治 | D.扩大了地方权力 |
|
(27分)“统一”在辞典中解释为(1)合成整体,与“分裂”相对;(2)归于一致,与“分歧”相对。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有许多关于“统一”的话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中国古代史中,主要的统一时期有哪些?(6分) (2)不同阵营之间经常存在分歧与矛盾,但有时也归于一致。请用史实说明,二战期间及二战后,美苏归于一致及分歧矛盾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分歧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6分) (3)同一阵营内部,也会有分歧矛盾。试用史实说明,二十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存在的分歧矛盾。(9分) (4)统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简述新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实现祖国统一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 |
公元前4世纪中叶,秦国颁行“分异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即分家)者,倍其赋”。也就是说,“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实行“诸子有份”。此规定 ( )A.是分封制影响的产物 | B.推动了郡县制的建立 | C.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制 | D.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