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交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交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交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逐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为全国行政中枢,并总领地方各行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如果唐朝准备治理黄河水害,该工程在中央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如何?
(2)材料二中北宋“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有哪些?作者对此看法如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元朝实行行省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行省制的实行有何重大影响?
答案

(1)中书省草拟皇帝关于此项工程的报告,交门下省审议,尚书省将审议通过的工程计划提交工部,由工部具体实施。
(2)措施:将兵权收归中央,并设置枢密使掌握调兵权;又派转运管理地方财政,其中大部分归中央掌控;看法:阻止了地方割据,但导致地方军事力量削弱,造成靖康之变,北宋被金灭亡。
(3)不同: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掌握财政权,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元朝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领导六部,行使宰相职权。原因:元朝疆域辽阔,实行行省制是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
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解析

试题分析:(1)从材料一文字内容中可以看出唐代三省运行的程序是中书省草拟诏书提交皇帝,得到许可后交付门下省审核,门下省通过交付尚书省执行,所以以此顺序唐朝治理黄河水患的运行程序即是中书省草拟皇帝关于此项工程的报告,交门下省审议,尚书省将审议通过的工程计划提交工部,由工部具体实施。(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材料二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是指将兵权收归中央,并设置枢密使掌握调兵权;又派转运管理地方财政,其中大部分归中央掌控;作者对此的评价是:阻止了地方割据,但导致地方军事力量削弱,造成靖康之变,北宋被金灭亡。(3)对比材料三,一能够看出元朝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相比权力更大更为集中 ,即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掌握财政权,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元朝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领导六部,行使宰相职权;元代统治者实行行省制的原因是元朝疆域辽阔,实行行省制是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其对后世的影响表现在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中西民主制度的第一次分野几乎是必然的,无论是古希腊的城邦民主,还是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他们都各自适应了当时当地的历史和地理条件,是制度演进的客观结果,而不是人们主观选择的结果。……到清朝后期,当西方国家再一次回到民主制的时候,我们的老大帝国已经落后西方国家很多了,甚至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有识之士敏感地觉察到这将是“三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处于这场变局中的许多人以为必须全盘西化,实行西方式的民主制度才能救中国,却不料历史的演进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中西民主制度在这场持续近百年的历史变局中第二次分野。这一次分野,中国选择了民主制度,但中国所选择的民主不同于西方的民主。
——摘编自潘传表《中西民主制度的两次历史分野》
材料二  和中国古代那种静态的、有很大凝固性的社会不同,中国近代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和西方从中世纪到近代是通过自我更新机制来实现社会变革也不一样,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接踵而来的外力冲击,又通过独特的社会机制由外来变为内在,推动民族冲突和阶级对抗,表现为一个又一个变革的浪头,迂回曲折的推陈出新(即推封建主义之陈而出民主主义之新)。所以,中国近代社会的演变有其很大的独特性,这需要通过对社会机构、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形态各方面做具体深入的研究来说明。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序》
材料三  中国从前是很强盛很文明的国家,在世界中是头一个强国,现在还不如殖民地,为什么从前的地位那么高,到了现在便一落千丈呢?此中最大的原因,就是由于我们失去了民族精神。我们今天要恢复民族地位,便先要恢复民族精神。……除了大家联合起来做成一个国族团体以外,就要把固有的旧道德先恢复起来。……就是固有的知识也应该唤醒他。……现在要恢复固有的地位,便先要把我们固有的能力一齐都恢复起来。……恢复我一切国粹之后,还要去学欧美之长,然后才可以和欧美并驾齐驱。
——摘编自孙中山《三民主义》(1924年3也2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西民主制度第一次历史分野各自是如何实现的?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政治两次分野之间的关系。(8分)
(2)材料二中提到的“新陈代谢”实际上是指什么?请用史实说明“接踵而来的外力冲击”又是什么?(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恢复民族地位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提出这些主张后为此付出的努力。(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有叛国而无叛郡……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有叛将而无叛州……”这一现象对应的朝代分别是
A.西周、秦朝、三国B.汉朝、唐朝、明朝
C.秦朝、汉朝、唐朝D.战国、汉朝、宋朝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王朝是
A.西周B.秦朝C.汉朝D.唐朝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官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将大臣们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那么,这个政府官员最有可能是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郡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问答题(10分)
(10分)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国体与政体、官僚政治与行政管理,以至文化教育系统,无不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中央集权制度包含中央行政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两个系统。简述秦、唐、明、清四个朝代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情况。(4分)
(2)在地方行政制度中,秦朝和元朝对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各有怎样的开创性贡献?(2分)
(3)对中央集权制度影响的评价在史学界有争论,主要可以概括为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中央集权制度对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影响占支配地位。第二种意见则认为:中央集权制度对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起了阻碍作用。
你同意哪一种意见?试以明清(鸦片战争前)的史实为例加以扼要阐述。(4分)(只能选择其中一种,两种都答按第一种给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