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政治体例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项能全面反映其体例变革的一项是:

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政治体例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项能全面反映其体例变革的一项是:

题型:江苏期末题难度:来源:
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政治体例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项能全面反映其体例变革的一项是: [     ]
A.采用文官取代武将担任地方官
B.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
C.降低将官地位,疏远将兵关系
D.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
答案
B
举一反三
王安石于公元1042年中进士,先后做过苏州通判、常州知州等地方官,到公元1069年被提拔为参知政事。以下对王安石仕途中职位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知州负责管理地方行政
B.通判负责监督州郡长官,放又名“监州”
C.参知政事行使中央监察权
D.通判的设置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题型:山西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唐朝与宋初加强君主权力的措施中最为相似的是 [     ]
A、设立六部
B、分化相权
C、分散地方官权力
D、解除统兵大将的兵权
题型:0113 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有位学者指出:“中国政治传统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磨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汉武帝为削弱丞相的职权,任用亲信朝臣,在内廷处理国政形成所谓的“中朝”
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C、宋代设置枢密院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财权
D、元朝废除了尚书省和门下省,而将尚书省的六部移至中书省,并掌理一切政务
题型:0113 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自秦以后,随着皇权的不断加强,古代中枢权力机构也不断发生变化,其中为分割宰相兵权而设立的机构是 [     ]
A、枢密院
B、中书省
C、三司
D、内阁
题型:北京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宋代史书《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参知政事王安石曾对神宗说“名分有上下,如臣为参知政事,众以为过当。然曾公亮所批判,臣但有不著字,与公亮反复论可否,岂敢改公亮文字?”解读这段史料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有
①曾公亮应是被授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头衔的官员
②曾公亮与王安石之间有明确的上下级关系
③参知政事的权力相当于宰相
④参知政事对朝廷政务有驳议权 [     ]
A、①③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题型:浙江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