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举考试自隋朝开皇年间创立至清光绪三十一年废止历经1300多年。从下表中可推出的合理的结论是唐代至清代状元地理分布表地 区唐五代北宋南宋辽金元明清北方小计4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中国科举考试自隋朝开皇年间创立至清光绪三十一年废止历经1300多年。从下表中可推出的合理的结论是 唐代至清代状元地理分布表
地 区
| 唐
| 五代
| 北宋
| 南宋
| 辽
| 金
| 元
| 明
| 清
| 北方小计
| 40
| 6
| 28
|
| 6
| 14
| 5
| 11
| 10
| 南方小计
| 17
| 10
| 27
| 74
|
|
| 2
| 78
| 88
| (注:南北方以淮河为界。按人数排列:北方是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南方是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安徽、四川、广东、广西、湖南、湖北) ①区域分布的不平衡是唐朝以后人才分布的基本特点 ②北方人才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南方人才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③南宋是南北方人才分布出现根本性变化的转折时期 ④中国古代人才分布的变化与古代经济重心转移基本吻合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
答案
A |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数据表格,提炼相关信息归纳分析的能力。有材料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唐朝以后区域分别越来月不平衡,①符合题意。有表格后的注释,可以看出北方的人才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而南方则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故②符合题意。由南宋时的数据及以后的变化,可以得出南北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且经济重心的南移有着重要关系,因此③④ 均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
举一反三
《元史·桑哥传》载:“桑哥又以总制院所统西番(即吐蕃)诸宣慰司,军民财谷,事体甚重,宜有以崇异之,奏改为宣政院。”《元史·百官志》载:“因唐制吐番来朝见於宜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下列对上述两则史料解读正确的是( )A.两则有关宣政院的史料相互矛盾 | B.唐代由宣政院负责接待吐番使者 | C.元代宣政院管理西藏的军务民政 | D.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始于唐代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垂拱元年,武则天下《求贤制》:“其有文可以经邦国,武可以定边疆,蕴梁栋之宏才,堪将相之重任,无隔士庶,具以名闻!”同年五月,又“制内外九品以上及百姓,成令自举”。显庆四年,她和高宗“亲策试举人者,凡九百人”。“裁初元年二月,策问贡人於洛城殿,数日方了。殿前试人自此始。”有学者统计,从高宗委政于武后算起,至武后卒年为止,录取进士为1157人,此数为高祖进士的44.5倍、太宗选士的5.6倍。当时应试人数之多、规模之大、场面之美轮美奂、试题之丰富多彩、入仕授勋之荣耀光彩,确为我国文化史上“最盛大之节目”。同时,把以前每次1~2科,增加到7~8科。重点发展以属文笃策为主的进士科,降低以背诵典帖经书为主的明经科。 ——《武则天的改制及其评价》 材料二“太后(武则天)颇涉文史,好雕虫之艺。”“太后君临天下二十余年,当时公卿百辟,无不以文章迭,因循日久,浸已成风。” ——[唐]沈既济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科举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科举制改革的作用。 |
《宋史·赵普传》记载了宋太祖赵匡胤与宰相赵普的故事。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久之不去,竟得俞允。这表明:A.宰相权利增强,皇权削弱 | B.北宋是法制化国家,君权受到法律的约束 | C.皇帝与宰相关系融洽,共同治理国家 | D.功过赏罚不以君主个人好恶,有力的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 |
|
宝元二年(1039),夏景宗元昊派遣官员出使宋朝,通告西夏建立,希望宋朝承认这一既成事实,可是宋朝大多数官员主张立刻兴师问罪,宋仁宗就在当年六月下诏削去元昊官爵,并悬赏捉拿,展开了对西夏的军事行动,负责筹划指挥对夏军事行动的机构或官员是: |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13年11月,扬州曹庄隋唐墓葬被确认为隋炀帝杨广与萧后最后的埋葬之地。但是,关于隋炀帝陵墓的命名出现了不同观点。按通例,皇帝死后下葬陵寝所在称“帝陵”,而此次专家组在认定隋炀帝和萧后最后下葬地后则使用了“帝墓”称谓。对此,专家解释说:如果是陵墓级的,应该有神道、石人、石马等,但是目前这些还没有发现,应该说它还不是皇陵等级。因为隋炀帝是亡国之君,所以虽然看上去其随葬品很精芙,但是就规格等级而言都不是詹代的最高规格,对亡国之君,唐代进这样一种礼仪,主要表明的是唐代统治者的态度。 很多人说炀帝是最坏的皇帝,那么,扬州人为什么要给这位口碑不好的皇帝修墓呢?“有学者认为,当时人们已认识到,扬州获得的政治文化地位离不开这位炀帝。”炀帝曾在扬州做了九年总管,对地方、对扬州的社会发展史都非常重要,可以说,在扬州地方文化的积累中,已经有潜在的‘炀帝情结’,人们正是为了纪念他,才为他修葺陵墓。“还有学者认为,隋炀帝是中国生态文明的建设者,大运河就是他留下的一座历史丰碑。” 针对材料中对隋炀帝埋葬之地的命名中“帝陵”“帝墓”的不同观点,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