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高宗时“徙政事堂于中书省”;玄宗开元十一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下设吏、兵、户、刑礼等五房分理有关政务。根据上

“(唐)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高宗时“徙政事堂于中书省”;玄宗开元十一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下设吏、兵、户、刑礼等五房分理有关政务。根据上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唐)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高宗时“徙政事堂于中书省”;玄宗开元十一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下设吏、兵、户、刑礼等五房分理有关政务。根据上述材料,唐代前期的“政事堂”
A.始终都是三省议事机关B.促使三省体制走向完备
C.成为尚书省的替代机构D.发展成为中央决策机构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史料阅读能力。材料中列举了三个时期政事堂的地位,从原来的附属性机构,到后来成为能够统领五房的决策机构,故D项表述正确;其它三项都与材料意思无关。
举一反三
侯建新指出:“科举制度后来曾引起近代西方贤达的关注,但就其实质而言毫无现代概念。”下列关于科举制度的评价,符合侯建新观点的是
A.改变了西方国家的选官制度B.带来师门裙带关系和官场腐败
C.束缚了人们的思想D.为封建统治者选拔人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唐初继承隋制,“故尚书省上承君相,下行中外百司,为全国行政之总枢纽,为政令之制颁而节制之机关,非实地执行之机关也”。材料表明唐朝初期尚书省
A.总理朝政成为三省的核心B.为全国政务执行机关
C.与中书、门下地位平等D.与中书、门下相互牵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省”这一行政建制在中国古代各时期有不同的职能,下列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A.隋唐的三省相互制约和监督,共同掌握行政权
B.宋朝的三省进一步削弱了宰相的职权
C.元朝的三省长官权势很大,可以左右皇位的继承
D.明朝以六部取代中书省的职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4分)国家实力有两种,一种是硬实力,另一种是软实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唐宋时期软实力的表现。(9分)
材料二 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是以儒学为中心的文化架构,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2)结合所学知识,从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说明材料二中的任一观点。(8分)
材料三 有人说中美最终一定会冲突,我觉得这种说法大错特错。两国的关系应该是既竞争又合作,如国际金融稳定、全球气候变化、传染病防治,还有打击恐怖分子,一定要合作才行。而合作的基础就是软实力,如果两国软实力提升,可以避免冲突。……中美现在的关系与冷战时大不相同。过去冷战时期,美苏之间是没有巨额贸易的,但现在美中之间有很多经济往来;另外,现在还有约20万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学习。中美双方在软实力方面有许多可以交流、沟通的机会,通过贸易和教育等各种管道,自下而上,形成互动。
——摘编自约瑟夫•奈《软实力,改变世界的原动力》主题演讲
(3)根据材料三,概括约瑟夫•奈 “两国软实力的提升,可以避免冲突”的理由。(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1世纪有利于我国软实力提升的国际背景。(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唐太宗即位之初担任门下省属官的魏征,对中书省起草的有关征兵的敕书,尽管已经皇帝签署下发到门下省,但他坚持不肯署敕,该敕书终没有颁下施行。此后门下省逐渐具有封还敕书的权力。此外,尚书省的奏抄也都要经过门下省审驳。上述现象主要说明了
A.门下省具有独立的行政决策权力B.唐代初期皇权与相权形成制衡
C.门下省在日常政务中居枢纽地位D.三省制是唐代的最高决策机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