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真宗欲立刘氏为贵妃,因宰相李沆反对,只得收回成命;仁宗想提拔才能平庸的外戚为官,遭台谏官集体谏诤,只能怏怏作罢。类似的事情在有宋一代时有发生。由材料可知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北宋时,真宗欲立刘氏为贵妃,因宰相李沆反对,只得收回成命;仁宗想提拔才能平庸的外戚为官,遭台谏官集体谏诤,只能怏怏作罢。类似的事情在有宋一代时有发生。由材料可知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遭削弱 | B.皇权受到文官政治的制约 | C.分化事权致行政效率低下 | D.相权和谏议权进一步加强 |
|
答案
B |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最大限度地获取材料有效信息和理解材料的能力。材料重点描述的是皇帝与两个政府部门之间发生的事情,皇帝的命令决策受到来自行政部门(宰相)和监察部门(台谏官)的反对而被迫收回,直接反映的就是皇权受到政府部门的制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封建社会的发展趋势是不断强化;而C与材料所述内容没有任何关系;对于答案D来说,没有前后所述史实的发展变化和比较基本是无法得到相权和谏议权进一步加强的结论的。 |
举一反三
“与西汉初年‘布衣将相’的状况不同,东汉创业集团大都出自两汉之际的‘士族大姓’。”这一变化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汉代政治中心东迁的结果 | B.汉武帝“独尊儒术的结果” | C.汉代经济中心南移的结果 | D.西汉末年宦官专权的结果 |
|
在中国古代,皇帝为加强君主专制而在政府班子以外设立非正式的机构,下列属于这类机构的 ①宋代设立枢密院 ②元代设立中书省 ③明成祖设立内阁 ④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
钱穆在《中国历史上之考试制度》中说:“清末人却一意想变法,把此制度也连根拔去。民国以来,政府用人,便全无标准,人事奔竞,派系倾轧,结党营私,偏枯偏荣,种种病象,指不胜屈。”材料表达的主要观点是A.科举制度可以杜绝官场的腐败 | B.科举制度在历史上曾有利于人才的选拔 | C.科举制度的废除是产生民国用人弊病的根本原因 | D.科举制度被废除是“预备立宪”的结果 |
|
宋代官制分官、职、差遣三种,只有得到“差遣”了才能掌握实权,南宋史尧弼描绘道:“无其事虚设其官,无其功而空食其禄。”这种现象使得宋代A.中央政府的权力削弱 | B.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 C.地方势力得到增强 | D.官僚队伍膨胀及滥政 |
|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后周世宗柴荣(921年-959年),是五代时期后周皇帝,在位六年,被史家称为“五代第一明君”。 材料一 世宗区区五六年间,取秦陇,平淮右,复三关,威武之声震慑夷夏,而方内延儒学文章之士,考制度、修《通礼》、定《正乐》、议《刑统》,其制作之法皆可施于后世。其为人明达英果,论议伟然。即位之明年,废天下佛寺三千三百三十六。是时中国乏钱,乃诏悉毁天下铜佛像以铸钱,……尝夜读书,见唐元稹《均田图》,慨然叹曰:“此致治之本也,王者之政自此始!”乃诏颁其图法,使吏民先习知之,期以一岁,大均天下之田,其规为志意岂小哉! ——欧阳修《新五代史·周本纪》 材料二 在当时中原如此纷繁复杂的形势下,北宋仅用了20年便完成统一。这固然离不开赵匡胤的英明决断,但更重要的是他接手的后周政权国力强大,统一之势已不可阻挡。以兵变方式夺取后周政权的赵匡胤,只不过延续了柴荣的统一进程,延续了后周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宋朝对待商业的态度、优遇文人的政策,均与这位商人出身、勤勉务实的君主有着直接关系。 ——摘编自《百度百科·柴荣》 (1)根据材料一,周世宗在位时期主要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6分) (2)根据材料一、二,评析周世宗改革的作用。(9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