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材料一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材料一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 “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政治结构、经济格局和选官制度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8分)
(2)结合有关史实,说明第三帝国的“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运用全球史观,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9分)
材料二  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钱穆《国史新论》
(3)材料二中的“这两种制度”各是什么?(4分)为什么说它们“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4分)
答案

(1)政治结构:三公九卿制向三省六部制转变;(或者从贵族制度向官僚制度转变)(3分)
经济格局: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2分)。
选官制度:由察举制向科举制转变。(3分)
(2)政治方面:如废宰相。设内阁、军机处,加强皇权等;(3分)对外经济与文化交往方面:中止西学东渐,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等。(3分)在西方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中国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中国社会面临沉重的危机。(3分)
(3)制度: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4分)
原因:科举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为历朝沿用。(2分)三省六部制消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独尊,此后历朝基本都沿袭这种制度。(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关键信息:“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依据关键信息分析归纳,按照问题要求从政治结构、经济格局和选官制度等三个方面分析。
(2)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相关知识点。第一小问应从政治方面皇权的加强来阐述“内向”和“保守”,以及从对外经济与文化交往方面实行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来阐述;第二小问则从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带来的危害来阐述。
(3)关键信息: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是指科举制,“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则是指三省六部制;它们“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的原因则应从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的作用与影响来分析归纳。
举一反三
唐代以三省首长“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指三省首长)职,而假以他名。”这种做法的主要影响在于
A.加强了君主专制B.牵制了君主权力
C.使三省首长职责模糊D.提高了行政效率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
(1)据材料一,指出元朝政治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意义。(6分)
材料二 清末御史张瑞荫在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
(2)据材料二,指出张瑞荫认为设军机处有何重要影响
材料三 在近代世界,英国就是通过制度创新引领时代潮流,并迅速崛起成为欧洲强国、乃至世界强国的。……制度创新包含两层涵义:一是创造前所未有的新制度,为未来指引方向;二是使原有制度不断更新,不断保持活力,能够与时俱进,这二者在英国都得到了。
(3)用相关史实来证明材料三中关于英国“制度创新”的观点。(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文物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对象。结合右图分析,对该文物理解正确的是 

成都西汉文翁石室讲授五经图
A.有助于了解汉代的教育状况
B.说明开始打破学在官府的教育格局
C.理学出现并走向成熟
D.五经成为当时考试选拔官员的重要内容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文科班同学开展关于“唐宋婚姻”的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以下资料。据此分析,唐宋时婚姻发生变化的因素是  
小组一:朱熹: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
小组二:郑樵《通志》: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小组三:在宋代,富商取宗室女的现象已司空见惯
①世家大族的衰落   ②科举制的发展    ③商品经济的发展   ④民族融合的影响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阅读下列中国历史上法制建设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材料二 朱元璋对其孙子朱允炆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汝治平世,刑自当轻,所谓刑罚世轻世重也。”                                               
——《明史》
(1)材料一、二法治思想的核心各是什么? (4分)
材料三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镇(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宋朝设官之制,……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廷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
——《文献通考》
(2)据材料三,写出唐代中央官制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宰相职权发生的具体变化。(3分)概括指出唐宋王朝中枢权力演变的基本特点。(4分)
材料四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 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依据材料四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哪些原则?(3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2分)
(4)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从古代到近代中国法制建设的进步。(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