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李世民设计的“管理结构”是一种“三权分立”的均衡结构。……宋代统治者是“重商主义”者,太祖赵匡胤曾经表示 ,应“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李世民设计的“管理结构”是一种“三权分立”的均衡结构。……宋代统治者是“重商主义”者,太祖赵匡胤曾经表示 ,应“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世民设计的“管理结构”是一种“三权分立”的均衡结构。……宋代统治者是“重商主义”者,太祖赵匡胤曾经表示 ,应“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享天年”,至神宗时,居然令众“政事之先,理财为急”,朝廷的价值取向与16世纪的欧洲皇室相当类似。
——材料均摘自穆晓军著《财经简史——人类财经文明的演进和经验》
材料二:日本学者内藤虎次郎提出唐代是中世纪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他认为隋唐时代开始,“人民从贵族手中得到解放”…… “唐代中叶开始,……改为两税制,人民从束缚在土地上的制度中得到自由解放”,“到了宋代经王安石的新法,人民拥有土地所有权的意义更加确实”;“另一方面,君主和人民中间等级的官吏亦改为选举”,“官吏从君主独裁时代的配合庶民方式变为容许机会均等”。经济亦有显著变化,唐宋之交为实物经济之终结,货币经济之开始。
——以上材料转引自李华瑞《20世纪中日“唐宋变革”观研究述评》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运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史实论证唐宋的“现代”大转型。(10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内藤虎次郎所说的“人民从贵族手中得到解放”的表现。(4分)
答案

(1)政治: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三衙,体现了权力的制衡。(4分)经济:土地买卖、商品经济的发展;广告的出现、货币经济的普及、货币的虚拟化,促使市场经济的发达。(3分)文化:科举制度消灭了贵族制度;开放了社会等级;由贵族向平民化。(3分)
(2)土地私有制(或者个人土地所有权)的进一步确立;人们对地主和国家人身依附关系的摆脱;下层民众通过科举取得了参与国家政权的均等机会。(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政治上,李世民设计的“管理结构”是一种“三权分立”的均衡结构指的是三省六部制;经济上,“在宋代,逐渐打破了坊市格局”、“宋代新兴的市民阶层的诞生”;思想上,宋明理学产生、科举制发展、三大发明西传等。
(2)依据材料二概括:土地私有制的进一步确立不仅使人民经济方面获得一定的解放,而且是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的减弱;下层民众通过科举制取得了参与国家权力的均等机会,一方面提高了平民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使部分平民进入了官僚队伍,这都是平民获得一定政治解放的表现。
举一反三
有学者认为,与汉代的中外朝制度相比,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所谓“科学”实质是指
A.通过分散相权保证皇权独尊,又调动了宰相的积极性
B.三省的长官各司其职,分工较为科学合理
C.唐中央政府通过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一套科学的行政体系
D.“皇权下的民主”,是现代分权制度的雏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3年4月26日凤凰网历史频道登载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的文章指出:“科举制度自宋以后,越来越寻求地区的分布平衡,每一小县份都会有人进入科举系统,甚至于最后进入中央的管理系统。”科举制的这种发展状况
A.体现了选拔官吏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B.实现了中央官员地域来源的平衡性
C.保持了官僚集团的地区平衡性
D.实现了国家权力对全社会的开放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4分)腐败,这一人类社会几千年来的痼疾,始终是世人永恒不齿的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六年,中书舍人高季辅上言:“外官卑品,犹未得禄,饥寒切身,难保清白,今仓廪浸实,宜量加优给,然后可责以不贪,严设科禁……上许之。”贞观十八年,太宗本人对当朝重臣做了精当评价,其中,杨师道“性行纯和,自无愈违”,岑文本“性质敦厚”……戴宵性贞正,死时“宣宇弊陋,祭享无所,令有司特为造庙”。
(高宗永徽三年)政府颁布《唐律疏议》规定:(官员)受财而枉法者,一尺杖一百,一匹加一等,十五匹绞。不枉法者,一尺杖九十,二匹加一等,三十匹加役流。无禄者,各减一等。
——摘编自王春瑜《中国反贪史》
材料二   1889年英国颁布第一部反腐败法,即《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该法特别禁止公共机构的任何人员收受或者要求收受以及承诺或实际提供任何形式的礼物、贷款、费用、酬劳或利益。l906年通过的《防止腐败法》将《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规定的范围扩大到不仅包括公共机构的工作人员,而且包括公共机构本身。在英国,政府对议会负责,议会有权对政府进行监督。英国的司法机关完全独立于政府,不受政府管辖。司法机关可以通过法院判决对政府及其官员的行为进行监督。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是对政府滥用职权的一种有效制约,使腐败行为更容易暴露在阳光下,因而在实际上对腐败行为起到了威慑作用。
一摘编自《英国反腐机制的启示》
材料三  肖玉壁在任清涧县张家畔税务分局局长期间,利用职权贪污挪用公款,采用多收少报的方法欺瞒上级。边区政府依法判处肖玉壁死刑,他不服,写信向***求情。时任边区政府主席的林伯渠把信带给***,***问:“肖玉壁贪污了多少钱?"林伯渠答:“3000元。"***又问:“他的态度怎样?"林伯渠说:“他给您写了一封信,要求您看在他过去作战有功的情分上,让他上前线,战死在战场上。"***明确表示:“我完全拥护法院判决。”肖玉壁被执行枪决后,《解放日报》就此发表评论:“在‘廉洁政治’的地面上,不容许有一个‘肖玉壁’式的莠草生长!有了,就拔掉它!”
——摘编自《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反贪腐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反腐败的举措。(3分)
(2)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反腐败的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7分)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共产党反腐败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处理“肖玉壁”案的重大意义。(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唐高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定《唐律疏议》三十卷解释律令条文,通行天下,这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较完速的法典。决定法典能否在全国颁布的审批权在于(   )
①尚书省   ②中书省   ③门下省   ④皇帝
A.③④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宋代官职大辞典》中写道:“干德三年(965年)三月,朝廷遣官立转运使,总一道之财赋。这一举措在政治方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保证了地方的财政收入,稳定了地方安定局面     
B.加强了对地方财政管理,从而加强对人民统治
C.导致对人民掠夺更加残酷,加剧了 社会的矛盾   
D.削弱了地方割据了物质基础,有利于中央集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