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它指的是官员和胥吏的职位均不得世袭,胥吏却常常利用办事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

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它指的是官员和胥吏的职位均不得世袭,胥吏却常常利用办事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它指的是官员和胥吏的职位均不得世袭,胥吏却常常利用办事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
A.分封制度的存在B.中央集权的削弱
C.官僚政治的弊端D.行政效率的低下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以“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考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知识点。秦汉以后是无“封建”的,A项排除;从中央集权制的发展趋势来看,中央集权应是不断加强,并不是“削弱”,而且题干未涉及中央集权,B项排除;题干述及的是“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其因是“胥吏却常常利用办事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C项正确;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或涉及。
举一反三
《唐六典》载:“三公,论道之官也。盖以佐天子,理阴阳,平邦国,无所不统,故不以一职名其官。然周、汉以来,代存其任、自隋文帝罢三公府僚,皇朝因之,其或亲王拜者,亦但存其名位耳。”这说明隋唐的三公
A.务虚不务实B.是秦汉时期三公制度的强化
C.履行丞相职责D.负责军事、行政与司法大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新唐书·百官志》记载:“贞观初,岁定京官望高者二人,分校京官、外官考……中品以下,四考皆中中者,进一阶;一中上考,复进一阶……有下下考者,解任。”这一规定的直接影响是
A.推动了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B.有利于提高官员的行政效益
C.使名门望族成为最大受益者D.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集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宋史》卷一九九《刑法志》载:“熙宁初,置局修敕,诏中外言法不便者集议更定,择其可恒采者赏之。元丰中,始成书二十有六卷,复下二府参订,然后颁行。”这说明宋朝的二府
A.分掌文武大权B.是促进宋代法制的核心力量
C.参与国家决策D.是加强司法监督的主要部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宋代曾规定,御史有“闻风弹人”之权,每月必须向上奏事一次,称“月课”;上任后百日必须弹人,否则就要罢黜为外官或受罚俸处分,名为“辱台钱”。该规定
A.可能导致御史滥用职权
B.使御史具备了类似唐朝中书省的职能
C.标志皇权专制达到顶峰
D.可能导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空前激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这一评价主要是指
A.汉武帝颁布“推恩令”B.汉代实行察举制
C.重用侍从以削弱相权D.汉初郡国并行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