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官衙机构,官职名号各有渊源。“刺史”有“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之意,“行省”以“行中书省”得名,巡抚则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名。从名称来源

古代中国的官衙机构,官职名号各有渊源。“刺史”有“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之意,“行省”以“行中书省”得名,巡抚则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名。从名称来源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古代中国的官衙机构,官职名号各有渊源。“刺史”有“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之意,“行省”以“行中书省”得名,巡抚则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名。从名称来源看,“行省”是(   )
A.中央的派出机构B.皇帝的秘书机构
C.地方的行政机构D.朝廷的朝贡藩属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今天的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为行省或省。从名称来源看,“行省”是中央中书省的派出机出机构,故选A。
点评:元朝的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举一反三
著名学者钱穆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钱穆先生的观点是唐朝
A.专制皇权加强B.三省相互牵制
C.皇帝受到牵制D.实行集体决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元史》载:“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下列选项中符合“大新制作”的是
A.“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B.“诏知府公事并须长吏、通判签议连书”
C.“有行省,统郡县,镇边鄙”D.“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按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为成丁。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有一次简点使右仆射(丞相)封德彝等人要把当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敕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敕三、四出”魏征拒不署敕,严辞反驳唐太宗说:“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由此可看出(   )
A.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
B.中书省草拟的诏敕超越其部门权限
C.当时唐朝已具备君主立宪制的特征
D.体现了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汉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是(  )
A.九品中正制B.察举制C.科举制D.按军功授爵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西汉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  )
A.“削藩”B.颁布“推恩令”
C.收回王国官吏任免权D.平定七国之乱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