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

材料一: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材料一: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镇“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逐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逐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如果唐朝准备在长安城内兴建一大型工程,该工程在中央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如何?(3分)
(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有哪些?(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2分)元朝实行行省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答案
(13分)(1)程序:中书省草拟皇帝关于兴建此项工程的报告,门下省审议,尚书省将审议通过的兴建计划提交工部,由工部具体实施。(3分)  
(2)措施:在军事上收回将领的兵权,充实中央禁军;在行政上重视文官;在财政上地方赋税由中央掌控。(6分)
(3)不同: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掌握决策权,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元朝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领导六部,行使宰相职权。(2分)
原因:元朝疆域辽阔,实行行省制是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起草诏令)、审议和执行,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2)北宋中央集权加强的措施:①军事: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又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②行政: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③财政:设转运使,转运地方钱粮。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掌握决策权,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元朝中书省 是最高行政机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相权得到加强。
点评:从秦汉至元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过程:秦朝在中央设立了皇帝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推行郡县制。汉初,王国问题影响了中央集权,经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至汉武帝采取专制措施,形成“大一统”局面,从此,封建政治制度的政体基本定型。在中央,重用皇帝身边的人。在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互相牵制,保证皇权。地方上,隋实行州县二级制,到唐则进一步完善,实行道州县三级制。北宋则集中军权、行政权、财权和司法权,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元朝为加强统治与管理,实行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地方设行中书省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举一反三
江苏连云港尹湾出土的《集簿》载:西汉永始四年(公元前13年)前后的东海郡“县、邑、侯国卅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材料提供的最重要的信息是
A.“推恩令”彻底废除了分封制B.当时仍然实行郡国并行制
C.侯国与郡是平行的地方行政单位D.东海郡是当时最大的郡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宋代职官大辞典》之《地方行政管理机构》称:“干德三年(965)三月,朝廷遣官立转运使,总一道之财赋,此为道一级之设官。”这一举措在政治方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实现了中央集权B.剥夺了节度使的权力
C.结束了藩镇割据局面D.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汉武帝为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控制而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察举制B.设置刺史C.取消封国D.创设御史大夫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汉武帝时教育系统的初步建立和隋唐科举制的实行(    )
①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②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③有利于儒家的显贵           ④阻断了官僚子弟入仕的途径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属于宋朝分割宰相权力的举措有
①设立刺史 ②增设参知政事 ③设立中书省 ④设立枢密院 ⑤设立三司
A.②④⑤B.①②④C.①②③④⑤D.②③④⑤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