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主父偃传》载:“偃说上(汉武帝)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汉书·主父偃传》载:“偃说上(汉武帝)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于是上从其计。”上述材料中,主父偃的建议的巧妙之处在于A.以分封王国子弟的办法来调整统治者内部的关系 | B.以广建诸侯得办法来拱卫中央政权 | C.有利于刘姓政权且抚慰了异性功臣 | D.以宣扬仁孝之道为由而削弱地方王国势力 |
|
答案
D |
解析
本题考查汉朝时期的郡国并存,根据材料指的内容,主父偃主张“得推恩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可见利用了仁孝之道为由达到了削弱地方王国势力的目的,所以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 |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唐代科举取士,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 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
—摘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等 材料二“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北宋汪洙编的《神童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宋真宗赵恒《励学篇》 材料三“古往今来科举考试一再起死回生的历史说明: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人情社会,人情与关系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防止人情的泛滥,使社会不至于陷入无序的状态,中国人发明了考试,以考试作为维护社会公平和社会秩序的调节阀。悠久的科举历史与普遍的考试现实一再雄辩地证明,考试选才具有恒久的价值。” ——刘海峰《科举学导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科举取士考查士人的哪几方面能力?(3分) (2)到了宋朝,在科举制影响下,产生怎样的社会风气和社会观念(2分)对于这些观念,你怎样评价?(2分) (3)材料三中“中国就是一个人情社会”的历史根源是什么?材料中认为“一再起死回生”的原因是什么?(2分) (4)根据材料一、二、三说明科举制的影响。(3分) |
“凡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凡制敕宣行,大事则称扬德泽,褒美功业、覆奏而请施行,小事则署而颁之。”该材料所述的中国古代机构是( )A.唐朝门下省 | B.宋朝中书门下 | C.元朝中书省 | D.明朝内阁 |
|
宋史专家邓广铭先生说:“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卷128 材料二 国初,总户九十六万七千五百五十三,至开宝末,增至二百五十万八千六十五户。太宗拓定南北,户三百五十七万四千二百五十七。此后递增,至徽庙有一千八百七十八万之多。噫,可谓盛矣!及乘舆南渡,江淮以北悉入虏庭。今上主户亦至一千一百七十万五千六百有奇,生息之繁,视宣和以前仅减七百万耳。 ——转引自郦家驹《两宋经济重心南移》 材料三 北宋《东京梦华录》载:“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南宋《梦粱录》载:“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陆游在《杂赋》中提到:“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材料四 2007年12月,宋代古沉船“南海一号”被打捞出水。考古专家认为,“南海一号”沉船本身就是一个见证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文物。据考证,我国近海有2 000~3 000艘沉船,以宋元时期居多。 ——2007年12月22日《广州日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2) 归纳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简析这一现象与两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3分) (3) 依据材料三、四概括宋代商业发展的特点。(3分) (4) 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请用宋代的史实加以说明。(至少2例。2分) |
图反映的是江西省在某一时期所属行政区划,这一时期是
|
假如你是生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世家大族,你将会通过哪种选官制度来做官?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