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7年,明太祖设通政使司作为皇帝的“喉舌之司”,主管章奏出纳和封驳,后又下令凡奏不得先禀告中书省。明太祖的这些举措意在A.弥补废除丞相出现的权力空白B.进一

1377年,明太祖设通政使司作为皇帝的“喉舌之司”,主管章奏出纳和封驳,后又下令凡奏不得先禀告中书省。明太祖的这些举措意在A.弥补废除丞相出现的权力空白B.进一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377年,明太祖设通政使司作为皇帝的“喉舌之司”,主管章奏出纳和封驳,后又下令凡奏不得先禀告中书省。明太祖的这些举措意在
A.弥补废除丞相出现的权力空白B.进一步完善中央政权机构
C.提高中央政权机构的行政效率D.大力加强君主的专制权力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凡奏不得先禀告中书省”,实际上反映出明太祖对丞相怀有戒心,力图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所以答案选D。
举一反三
(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中国古代社会能否向近代社会转型,中外学者向来有不同看法,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明代中后期至清代中叶。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社会是停滞不变的,如果没有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根本无力产生近代性的变化。此观点称为“停滞论”。同时,不少学者提出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说”“市场经济萌芽说”“近代化萌芽说”等新概念,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该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内部出现了人类近代文明因素。此观点称为变迁论。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选择“停滞论”“变迁论”中的任一个观点,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概括你支持该观点的依据?(4分)
材料二 为获取资源与市场,工业文明的先导国家以枪炮打开了地球上一切民族和国家的大门,迫使一切后进民族走向工业化之路。近代中国,为实现民族的平等和国家的发展,进入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期。 
——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2)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由“注视过去”到“开眼看世界”。试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角度,分析这一时期,近代西方文明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包括哪些方面?(3分)
材料三  2013年1月5日,***在新进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仪式上指出,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不能割裂改革开放前后历史并相互否定。
——新华网北京1月5日电
(3)结合史实,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三个角度指出改革开放前30年为改革开放所起的奠基作用?(3分)
材料四  ……如果说20世纪止于l989年,那么21世纪始于l978年……为什么是1978年?因为那一年,***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这项政策开创了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达两位数的新时代,为中国带来了重大变革……虽然l978年离现在并不遥远,但我们已经沿着这条创造一个全新世界的道路走得很远。
——英国《卫报》马丁•雅克
(4)马丁•雅克提出“21世纪始于1978年”,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解释21世纪的中华文明在汲取世界文明的过程中与l978年前的中国相比有何变化?(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以旨意)。”这些文字实质上反映了
A.丞相权力不断削弱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C.君主权威不断强化D.古代礼仪制度日趋完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某朝皇帝诏书中写道:“不期任非其人,丞相汪广洋、御史大夫陈宁昼夜淫昏……因是发露,人各伏诛。特诏天下罢中书,广都府,升六部……”该皇帝为
A.秦始皇B.唐太宗C.宋太祖D.明太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明代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晚明时,中国政治上已明显比西方落后。(清朝)康乾历称“盛世”,但生产力并无根本性进步,乾隆晚期,国运已现衰象。几百年欧洲每个世纪都有创造。中西发展趋势上差异,已十分昭然。
——陈乐民《欧洲与中国》
【材料二】18世纪末19世纪初,历史来到了一个岔路口,英国出现工业革命并且领先于世界,东西方之间开始逐渐背离,分道扬镳,距离越来越大。
——彭慕兰《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在政策和增长上经历了以1978年为界的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中国慢于世界总体经济的增长。1978年后效率提高和生产率显著改善。
——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
【材料四】杉原薰(日本)提出了如下观点:1945年,伴随着北大西洋的胜利,一个高消费、高能源利用和高劳动生产力的世界诞生成长起来。其后全球经济增长的重头戏并未发生在西方,而是发生在东亚,除日本、韩国、港台地区外,包括中国沿海地区正在紧随其后。
——新浪财经《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应该以谁为中心》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试对中西社会从17世纪至19世纪前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的不同发展趋势加以比较。(12分)
(2)结合材料三,说明“第一阶段中国慢于世界总体经济的增长”的政策因素。(4分)
(3)材料四对二战后全球经济发展的评论中,明显忽视了西方的作用。请结合史实,说明西方国家为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哪些重大贡献?(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