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4分)材料一 李世民认为:“……以天下之广,四 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 宰相筹画,于是稳便,方可奏行。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4分)材料一 李世民认为:“……以天下之广,四 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 宰相筹画,于是稳便,方可奏行。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一 李世民认为:“……以天下之广,四 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 宰相筹画,于是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 至累年,乘谬既多,不亡何待?”
——引自《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二 朱元璋认为:“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引自《皇明祖训》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李世民和朱元璋关于权力结构的主张和各自的目的。(8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共同影响。(6分)
答案

(1)李世民:主张百官商议,宰相筹画,皇帝决策。(2分)
目的:减少决策失误,巩固统治。(2分)
朱元璋:主张废除丞相,权分六部。(2分)
目的:解决相权威胁。(2分)
(2)影响:加强了君主专制,权力高度集中,逐渐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发展。(6分)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的政治制度,在材料中李世民的主张是“以天下之广,四 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 宰相筹画,于是稳便,方可奏行”,目的是减少政策的失误,在材料二中朱元璋的主张是“虽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即罢免丞相,权分六部,目的是防止相权威胁到皇权。其影响从加强封建政权的统治入手。后期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举一反三
雍正帝时军机处的设置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一个标志,这是因为 
A.军机大臣都是皇帝亲信
B.军机处权压南书房
C.内阁名存实亡
D.军机大臣按皇帝旨意办事,军国大事由皇帝完全独断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雍正帝时期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①派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管辖 
②在云、贵、川、桂等地大量委派流官取代土司 
③推行“摊丁入亩”,征收统一的地丁银 
④平息三藩之乱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雍正七年(1729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予银印,印藏内奏事太监处,有事请而用之。”对这段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因军事需要而设置B.由皇帝的亲信组成
C.参与国事决策D.提高了行政效率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2分)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我们塑造了建筑,而建筑反过来也影响着我们”。下列是一组具有政治意义的建筑图片。
请阅读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故宫建于北京城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座北朝南,充分体现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封建统治思想。在宫城外又有北京城,城城包围,显示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材料二 依泰晤士河而建的英国议会大厦是英国的政治中心。它不仅外表雄伟壮观、内部装饰华丽,而且其建筑结构和内部设计也能充分体现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立宪政体。

材料三 美国国会大厦俯瞰着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对历任美国总统来说都是一个需要小心应付的地方。在美国历史上虽然只有三位总统面临过弹劾,而且除尼克松辞职外,无一人被罢免,但国会山上的这座白色建筑让每一位总统的心头都悬着“达摩克利斯之剑”。

材料四 人民大会堂位于天安门广场的西侧,建于1958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国事会议的地方。
                                                       
(1)据材料一,归纳中国明清政治制度的特点。(2分)从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期该制度受到了怎样的冲击挑战?(2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现代政治制度的特点。(2分)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总统与国会之间的关系。(2分)
(4)据材料四4及所学知识说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什么?(2分)
除此之外,中国共产党根据国情还实行了哪些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从议政王大臣会议到军机处说明了          
A.皇权日益加强B.皇权受到限制
C.相权取胜,得以恢复D.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得以调和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