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制度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历史。(26分)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

政治制度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历史。(26分)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政治制度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历史。(26分)
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摘自《陈寅恪·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
材料三:自古……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
材料四: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不差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结合史实,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6分)
(2)结合材料一、二,简要概括钱穆和陈寅恪对赵宋王朝的评价,请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种观点加以论证。(8分)
(3)材料三、四,明太祖是如何看待丞相制度的?(2分)明清又是如何实现“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请各举一例说明。(6分)
(4)综上材料,简单谈谈你对古代中国政治发展趋势的看法?(4分)
答案
(1)秦汉: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如建立皇帝制度、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3分,仅有史论给2分);唐:发展和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如中央官制的发展,确立三省六部制,选官制度,发展了科举制(3分,仅有史论给2分)
(2)概括:钱穆认为宋朝在政治制度方面没有什么建树;陈寅恪认为赵宋王朝是中国文明的鼎盛时期。(4分)
论证:钱穆的观点:主要从宋王朝积贫积弱的角度来论证,比如未真正实现政治大一统,长期受周边少数民族的欺辱;政治体制上只是对前代进行了一些改进,未出现创新性的发展;一味的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导致冗官、冗兵、冗费,致使国力空虚,积贫积弱等
陈寅恪的观点:政治上,通过推行二府三司制进一步加强了皇权,通过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等举措基本解决了历代以来存在的地方权重而导致封建割据的问题;经济上,宋代是历代以来商品最为发达的时代;教育上,科举制在宋代进一步得到完善,出现三级考试制度和糊名法等;文化上,宋代诗词文化进一步发展,尤其是词,是宋代的文化象征之一;科技上,四大发明最终成型于宋代等(可在两者中任选一人的观点进行论证,总计4分,只进行理论性阐述而无史实依托的,不得超过3分)
(3)明太祖认为丞相制度是导致国家动荡甚至灭亡的最主要原因。(2分)明朝:明太祖废丞相,明成祖确立内阁制,君主专制高度强化;(3分,有史无论给2分)清朝:雍正设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3分,有史无论给2分)
(4)要求:能从皇权专制不断的强化这一趋势角度进行论述并表述合理充分的给4分,如果仅从具体制度角度进行论述的最多不超过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秦汉时期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如建立皇帝制度、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地方行政制度实行郡县制等;唐:朝时期发展和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如中央官制实行三省六部制,选官制度发展了科举制等。
(2)对照材料一信息“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材料二信息“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概括钱穆和陈寅恪对赵宋王朝的评价。如同意钱穆的观点,可从
从宋王朝积贫积弱的角度来论证;如同意陈寅恪的观点,可从宋王朝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发展的角度来论证。
(3)注意材料三信息“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大意是说自从秦始皇设置丞相这个职位的时候,很短时间内就灭亡了,汉,唐,宋之时,虽然有贤明的宰相,但是之间任宰相的多是小人,专权弄政。说明明太祖认为丞相制度是导致国家动荡甚至灭亡的最主要原因。根据所学知识,明太祖废丞相,明成祖确立内阁制,君主专制高度强化;清朝:雍正设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4)综上材料,从皇权专制不断的强化、相权逐渐削弱、皇权逐渐加强的角度,谈谈对古代中国政治发展趋势的看法。
举一反三
皇权是对社会权力资源的独家垄断。它不仅有一套垄断和管理体系,而且有一套完备的调节系统,如防止皇帝决策失误的“封驳”制度、为防止官员不忠和腐败的“监察制度”等。有人认为这些是世界其它文明绝无仅有的“原创性”国粹。文中提到的两个制度最明显地对应于:(     )
A.唐朝中书省,宋朝的通判B.唐朝门下省,宋朝的通判
C.汉朝的内朝,秦朝的御史大夫D.明朝的内阁,元朝的行中书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6分)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多民族国家,政治制度发展的历史之长久,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不可比拟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没有周公不会有武王灭殷后的一统天下;没有周公不会有传世的礼乐文明;没有周公就没有儒家的历史渊源。没有儒家,中国传统的文明可能是另一种精神状态。此所以孔子要梦见周公,更称赞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而后人称周公曰“文”!我们不是过分强调周公,他一人也做不出许多伟大事业来,但他是这许多事业中的代表人物,历史上这种代表人物越多,文明越昌盛……。”  
——杨向奎《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
材料二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或谓后之入阁办事,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也。曰:不然。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其事既轻,而批答之意,又必自内授之后而拟之,可谓有其实乎?”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
材料三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指出:我们研究制度,必然是一种通学。一方面,每一制度,必前有所因,无可凭空特起,必须通古今;又一方面,每一制度,同时必与其他制度相通合一,始得成为某一时代、某一政府之某一制度,必须通彼此。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周公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指出作者在评价周公时有何突出特点?(5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黄宗羲的两个基本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明朝内阁的特点。(7分)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通古今”、“通彼此”的理解(各举两例)。(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上述诗句反映了一位将领抵御外侮、维护国家安定的抱负。与此相符的历史事件是 [     ]
A.靖难之役  
B.雅克萨之战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戚继光抗倭
题型:海南省高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强调要与世界各国友好相处、共享太平。中共十七大更是提出了“和平发展、和谐世界、互利共赢”的外交新理念,向世界宣告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与西方新航路的开辟相比,郑和下西洋更值得当今世界借鉴之处是:  [     ]
A.宣扬国威,扩大本国的国际影响
B.加强世界的联系,促进自身经济发展
C.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
D.和平交往,平等贸易
题型:0103 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你认为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 [     ]
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B.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
C.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
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
题型:0130 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