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管仲为安徽颍上人。他主张“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市也者,劝也(促进),所以起本事(农事

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管仲为安徽颍上人。他主张“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市也者,劝也(促进),所以起本事(农事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管仲为安徽颍上人。他主张“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市也者,劝也(促进),所以起本事(农事)”等。对这些思想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劝告统治者要以农为本B.商业兴旺带动农业发展
C.提出重农抑商经济政策D.认识到物质的决定作用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需要读懂三句话的意思,再结合选项一一对应,由“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可知D项说法正确;由“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可知A项说法正确;由“市也者,劝也(促进),所以起本事(农事)”可知B项正确,而重农抑商应该是战国商鞅,所以选C
举一反三
近代自然经济之所以“瓦而不解”,有人总结,是因为地主“不会废”,资产阶级“没想废”,农民“没废成”,无产阶级“没废完”,帝国主义则说,“废它个啥!”这里的“废”是指废除
A.封建土地私有制B.封建土地国有制
C.农民土地私有制D.土地买卖制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清代乾隆年间,学者洪亮吉曾言:“一人之居以供十人已不足,何以供百人乎?一人之食以供十人已不足,何以供百人乎?”由此分析洪亮吉人口论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A.认识到人口激增会带来社会动乱B.发现了清代人口增长的客观规律
C.肯定了人口多是国家富强的前提D.揭示了人口猛增与资源分配矛盾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公元前3世纪,我国引湘入漓、北水南调的重大工程是
A.灵渠B.都江堰C.郑国渠D.井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能体现我国农业生产技术在汉代取得明显进步的是
A.水排B.耧车C.曲辕犁D.水转翻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某土地制度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十二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受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 有学者认为“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对该土地制度理解正确的是
A.反映了井田制度的实质B.从根本上抑制了土地兼并
C.有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D.与资产阶级民生主张相同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