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王朝一向把外国视为夷狄,而以天朝上国自居,认为“荒服之外,无非藩属,悉我从仆”,造成这种心态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是当时世界文明的中心,周边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中国历代王朝一向把外国视为夷狄,而以天朝上国自居,认为“荒服之外,无非藩属,悉我从仆”,造成这种心态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是当时世界文明的中心,周边民族尚未开化 | B.周边民族是游牧文明,中国农业文明优于其他文明 | C.封闭的地理环境以及由此形成的小农经济造成自大心态 | D.这是客观现实的、直接的、真实的反映 |
|
答案
C |
解析
试题分析:这种心态属于思想方面的表现,思想方面现状取决于当时的经济政治状况,根本上取决于经济发展状况,故选择C。中国历代统治者的这种心态严重影响了我国对外交流的经济职能,使得我国失去了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文化的机会,从而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落后。 |
举一反三
河北一战国中晚期的墓葬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郑韩国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4%。这些资料说明( )A.铁器已开始用于农业生产 | B.铁犁牛耕成为古代主要农耕方式 | C.铁农具的使用已经很普遍 | D.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 |
|
中国自春秋战国就步入了铁器时代,铁器的制造和使用在中国古代社会居于重要的地位。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器
材料二 汉武帝下令“……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古代刑具)左趾,没入其器物。” ——《史记·平准书》 材料三 (明朝时广东地区)一个冶炉场按中等规模十座冶炉计算,其雇工要在二三千人以上……“凡一炉场……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有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艘。计一铁厂之费,不止万金”。 ——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1)依据材料一,分析铁器的使用对当时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4分) (2)材料二表明汉武帝采取怎样的经济政策?并写出这一时期与之类似的政治、思想政策。(3分) (3)材料三所描述的明朝矿冶业具有什么特点?这一类工矿业在明清时期发展受阻,请写出阻碍的因素。(5分) |
明代江南封建经济继续发展,但也潜伏着诸多的社会危机,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弘治、嘉靖年间江西的人口户数及朝廷在江西的征税统计表
时间
| 人口户数
| 官民田地
| 夏税米
| 农桑丝
| 折绢
| 秋税米
| 弘治年间 (1488—1505)
| 148.7 万户
| 399270顷
| 86600 石余
| 3970 斤余
| 3175 匹余
| 2560270 石余
| 嘉靖年间 (1522)
| 130.3 万户
| 398566顷
| 82965 石余
| 4264 斤余
| 3411 匹余
| 2576888 石余
| A.明弘治、嘉靖年间农业税收方式未反映出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 B.明弘治、嘉靖年间江西人口减少政府税收也相应大幅削减 C.明弘治、嘉靖年间江西成为朝廷最重要的税收来源地 D.明弘治、嘉靖年间社会经济凋敝,农业衰退显著 |
下图描绘了中国古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
A.铁器开始使用 | B.注重精耕细作 | C.牛耕尚未推广 | D.仍旧刀耕火种 |
|
据《天工开物》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盗窃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该现象( ) ①反映了养牛成本较高 ②加剧了小农经济的分散性、落后性 ③反映了随着人口增长,人地矛盾突出 ④不利于生产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