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估计,宋朝耕地面积为5.6亿亩,明朝增加到8.5亿亩,清朝又增至11亿~12亿亩。在新增加的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据估计,宋朝耕地面积为5.6亿亩,明朝增加到8.5亿亩,清朝又增至11亿~12亿亩。在新增加的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据估计,宋朝耕地面积为5.6亿亩,明朝增加到8.5亿亩,清朝又增至11亿~12亿亩。在新增加的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铁制农具的发展B.水利灌溉的进步
C.人口的快速增长D.统治者的政策推动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连“瘠卤沙冈”“陡绝之地”都被辟为耕地,那一定是需要,只能是因为人口快速增长,原有耕地没法满足需要了,所以才将这些地方辟为耕地,故选择C。
举一反三
“西周时期,实行了垄作法;西汉时实行代田法,还采用轮作倒茬和间作套种方式;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和一年三熟制。”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
A.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B.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C.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D.农业技术的变革创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中国各历史时期天然植被被破坏过程示意图。围绕该图说法错误的是(  )
A.农耕区的不断扩大使天然植被被破坏
B.黄河流域是中国农耕文明的主要发源地
C.汉朝以后农耕区的迅速扩大与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有关
D.该图主要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趋势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图中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的人口分布图,据图判断,此历史时期为
A.西汉B.魏晋C.唐朝D.宋朝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观察图, 分析表中数据能得到的合理结论是
A.经济发展水平与水旱灾害次数成正比
B.隋唐政治制度完善导致水旱灾害较少
C.农耕经济发展致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D.两宋时期水旱灾害较多导致经济倒退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苏轼曾经指出:“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材料说明宋朝
A.地主具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
B.农村中租佃经营关系已经非常普遍
C.地主与佃户之间存在相互依存关系
D.减免租税已经成为地主的经常行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