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化,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材料一 读图                           ①上图取材于《天仙配》故事。

(12分)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化,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材料一 读图                           ①上图取材于《天仙配》故事。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2分)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化,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
材料一 读图                           

①上图取材于《天仙配》故事。观察此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和耕作方式是什么?(4分)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瓦解着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面临“千古未有的变局”。
②依据材料二,说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开始解体的原因。分析西方列强侵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分)
③简述19世纪70年代以前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3分)
答案
①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2分)铁犁牛耕。(2分)
②鸦片战争,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2分)
工业革命后为了获得海外市场和生产原料(3分)
③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出现。
解析

试题分析:(1)从材料一图片信息中可以明显看出男耕女织的个体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和铁犁牛耕的耕作模式。(2)材料二中文字“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瓦解着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直接说明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是导致中国小农经济解体的直接原因;同样文字“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表明西方列强侵略的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后为了获得海外市场和生产原料。(3)结合所学知识可直接回答19世纪70年代以前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的表现即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出现。
点评:小农经济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其本身发展而言具有以下特点:一方面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从另一角度看其它还具有以下特点,小农经济的生产只固守在小块田地之上进行精耕细作,不具有对外扩张的倾向,具有封闭性;小农经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下,具有脆弱性;从分布范围和经营方式而言,在分散的小面积土地上进行耕作,还具有分散性。
举一反三
《汉书·食货志》中写道:“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这段话
A.反映了秦时税赋过重的情况    
B.肯定了土地私有的积极意义
C.指出了土地兼并带来的危害   
D.描述了秦朝商鞅变法的情况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秦国)“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顷,收皆亩一锺,于是关中为沃野”。(魏国改革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牛犁并举,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摘录自《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畜牧繁殖,以提高农产品的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减少耕地和降低畜牧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三  赫鲁晓夫从美国种植玉米的成功看到了提高粮食产量和给畜牧业提供大量饲料的前景,于是大力推广种植玉米。他不顾苏联气候条件的具体特点和已形成的农作物播种格局,要求在全苏各地区,在每一个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都普遍种植玉米。在伴有行政命令式的要求下,玉米的播种面积迅猛扩大,……许多原来种植传统粮食作物小麦和黑麦的耕地也种上了玉米。这些被“排挤”的农作物比玉米更适合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玉米在很多地方因生长条件欠佳和管理不善,产量并不理想,作为饲料的青玉米营养价值也没有预期那样高。
——摘编自《赫鲁晓夫执政史》
材料四 温州地区三个重要年份的农业生产发展状况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比上年
增长率
财政收入
(亿元)
比上年
增长率
社会消费售
总额(亿元)
比上年
增长率
1956
2.95
24.5%
0.53
24.8%
1.85
10.3%
1979
7.78
14.12%
1.35
66.0%
6.30
42.5%
1993
44.53
8.7%
18.68
54.4%
92.51
36.3%
——摘自《中共浙江省温州历史大事记(1949年5月——1994年12月)》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结合材料一分析其原因。(6分)
(2)据材料二简要概括罗斯福解决农业危机的做法。 (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赫鲁晓夫大力推广种植玉米给苏联农业带来的不良后果。(2分)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上三个重要年份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背景。(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有史学家说:“(春秋战国时期)完全的、自由的土地所有权,不仅意味着毫无阻碍和毫无限制地占有土地的可能性,而且也意味着把它出让的可能性。”此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
A.手工业的发展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C.商品经济的发展D.地主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现在农村的小块田地里,你偶尔仍能看到农民用铁犁牛耕(或用驴耕)耕作的场景。中国古代农民用铁犁牛耕最早出现在(  )
A.夏朝商朝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汉朝时期D.唐朝时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小农经济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井田制的瓦解B.铁犁牛耕的普及
C.封建生产关系的出现D.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